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黄顶菊入侵时间的延长,侵入区本地昆虫、杂草与黄顶菊相互作用更加密切,本研究通过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顶菊生长区昆虫多样性、蚂蚁在黄顶菊入侵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黄顶菊自然生长区伴生杂草种类和群落结构以及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蜀葵Althaea rose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地肤Kochia scopariaL.、藜Chenopodium L.等与黄顶菊混种时的竞争效应进行了研究。在保定地区黄顶菊生长区共发现6目13科17种相关昆虫,以及真螨目叶螨科朱砂叶螨,包括能够为害黄顶菊植株的潜叶类、食叶类、刺吸类昆虫,访花类昆虫和天敌昆虫。观察到1种蚂蚁搬运黄顶菊种子,经鉴定为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L.)。铺道蚁每日累积搬运约200粒黄顶菊种子,黄顶菊绝大部分种子被搬运到蚁穴内,也有被丢弃在途中的现象;种子萌发实验表明,铺道蚁搬运至蚁穴中的种子基本不萌发,初步推断该活动阻碍黄顶菊种子的传播。铺道蚁对种子的搬运效率与温度有关,在河北保定,5月份气温高于20℃后鲜见铺道蚁活动,且随气温升高而降低,夜晚至清晨为铺道蚁搬运黄顶菊种子的高峰。保定地区黄顶菊入侵区均有其它杂草伴生,并未形成黄顶菊单一群落。调查地中与黄顶菊伴生的杂草共42种,隶属17科,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最多。其中单子叶植物2科:禾本科杂草9属,莎草科杂草1属;双子叶植物15科25属。自然生长区中黄顶菊生长密度较低,平均密度低于禾本科、藜科及蒿属杂草。生长初期黄顶菊植株高度与其伴生杂草植株高度差异不大,生长中后期植株平均高度低于藜科、蒿属植物平均高度,鬼针草、小蓬草、反枝苋等植物平均高度接近黄顶菊植株平均高度。de Wit取代试验表明,菊芋、黄花蒿、地肤、藜均在一定程度上对黄顶菊有竞争作用,具有成为黄顶菊替代植物的可能性。菊芋、黄花蒿、地肤、藜与黄顶菊混种时能够显著控制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株高,且同种植物各不同密度混种条件下对黄顶菊生长影响程度随密度的增高而增强。黄顶菊在与上述4种供试植物混种时,种间竞争大于其种内竞争,4种供试植物对黄顶菊具有拮抗作用。菊芋、藜分别与黄顶菊具有竞争作用;黄花蒿和地肤与黄顶菊分别按4:2和3:3混种时,需要相同的资源,且一种可以通过竞争将另一种排除。菊芋、黄花蒿各混种比例下的竞争能力强于黄顶菊;地肤在4:2和3:3比例下与黄顶菊混种时,竞争能力强于黄顶菊;藜在4:2比例下与黄顶菊混种时竞争能力强于黄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