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俗文学角度,对明代文学大家杨慎的俗文学创作进行全方位考察与审视,力图从研究较为薄弱的俗文学角度拓展学界对杨慎的研究。该文既对杨慎俗文学作品进行了整体梳理、个别考辨与典型解读,又努力结合明中后期大批涌现的通俗文学作家进行通俗文学改编与创作的整体思潮,联系杨慎个人谪戍滇南的特殊经历,意在剖析作为正统文学作家的杨慎与一般通俗文学作家在俗文学创作过程中发生机制之区别、价值取向之异同,从而深挖隐含在其文学实践过程中较为圆通的各体兼备、雅俗并举之文学观念。全文分六个部分,主要观点如下:在“绪论”章中,以历史的眼光全面梳理了杨慎俗文学作品的存世情况及对历代研究的整体述评,从发生机制角度具体剖析了杨慎深入骨髓的典范意识是其汲汲于俗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而明代文学审美取向变迁的时代文化思潮又为杨慎俗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第一章着重分析弹词:通过对《廿一史弹词》创作动机的发掘、文本意象的剖析,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杨慎在遭遇人生历练波折后价值体系之自我调整,充分凸现出杨慎在不同人生阶段价值观念选择的“儒道互补”原则。而《廿一史弹词》“提要构元”的叙事形式亦明显地透露出杨慎在创作过程中对史传文学叙事传统优势的吸纳与重构。第二章主要阐释杂剧:从文献与文本角度初步分析和辨正了杨慎纷繁复杂的杂剧创作,尤其是通过《洞天玄记》隐喻系统的深入剖析窥视出杨慎“游神物外”的宗教意识,对于深化杨慎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意在梳理和研究文言小说(集):杨慎文言小说创作坚持以史家小说观为创作导向,注重小说佐证功能之发掘,更凭借“因微适道”的寓言形式、“尸古镕今”的炫才特质、“摩画幽隐”的叙事手法以及“搜奇猎艳”的题材取向自立于明代文言小说丛林之中,在诸多方面为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繁盛局面的到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探索。《丽情集》和《原丽情集》凭借女性题材的专一性在明代文言小说专集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其“笔记体”的编撰形式反映出杨慎文言小说集同样具有“尸古镕今”的学问化倾向,而从其对女性题材的筛选亦能管窥出杨慎不同一般的编撰目的和以“才”、“貌”为主要审美标准的女性观。第三章《杨慎散曲研究》和第五章《杨慎歌谣谚语研究》因时间与篇幅关系,暂未作具体论述。为保持论文框架的整体性,于目录中特标明其章节。论文最后附有《杨慎俗文学作品系年简编》与《杨慎俗文学作品现存书目版本考》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