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日趋严格,常规处理工艺进行强化处理的费用日益增多且难以确保水质达标。因此,探寻新的经济可行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十分必要。
本论文为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广州市微污染水深度处理研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子课题一“微污染原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基于珠江水质现状,结合国内外给水深度处理技术进展,采用生物预处理(BAF)与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及膜处理三种工艺结合常规处理工艺对珠江微污染原水进行处理。对上述三种核心处理工艺进行工艺组合实验,分析各处理工艺段出水水质,对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工艺组合,分析其微污染物质的去除规律,并进行经济分析和水质评价,最终提供适合珠江水质的经济可行的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经过小试和中试研究,对可以实现水质目标的组合工艺进行净水效果分析和生产成本估算,经综合比较,以“BAF+常规处理+O<,3>-BAC”和“BAF+常规处理+纳滤”作为珠江微污染水源的推荐深度处理工艺,均可以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生产成本分别是1.34元/m<3>和3.975元/m<3>。近期采用“BAF+常规处理”工艺,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产成本为1.035元/m<3>。
(2)对推荐工艺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从分子量角度对沿程有机物进行研究,并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主要依靠常规工艺和活性炭滤池去除,有机物种类和峰面积读数基本上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峰面去除效果较为明显。
(3)对推荐工艺出水水质进行分析表明:中试系统的砂滤、炭滤出水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低于标准限值,消毒副产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未检出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病原微生物,但其出水的遗传毒性强度与致癌风险指标不容乐观。
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对于有机物和氨氮含量较高的Ⅲ~Ⅴ类水源,以“BAF+常规处理+O<,3>-BAC”和“BAF+常规处理+纳滤”分别作为推荐深度处理工艺是合理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