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现代汉语“X名 是”纳入独立成分系统进行研究。现代汉语独立成分系统建构是“X名+是”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X+是”在现代汉语独立成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X名+是”已有研究大多采用“X副/连+是”相关研究中语法化或者词汇化的理论方法,而“X副/连+是”同“X名+是”在句法层面的表现存在着本质区别。本文选取了三个使用频率较高、较为典型的独立成分“结果(是)、问题是、关键是”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背景包括Fillmore的语义框架,Schmid的功能框架,Heine的征派机制假说,邢福义的“小句中枢说”与“主观视点”理论,所作的主要探索如下:(一)对独立成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对现代汉语独立成分的系统进行构建。从话语层面出发对独立成分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典型特征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界定。本文所说的独立成分包括不构成任何句法成分的词、短语、小句或者其他语言单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句法独立性;韵律独立性;意义和功能非限制性;位置灵活性;内部结构基于句子语法规则,但通常伴有省略现象。(二)基于独立成分的意义和功能,将其分为四个类别:插说性独立成分、呼应性独立成分、感叹性独立成分、象声性独立成分;基于独立成分内部结构的固定程度、独立成分外部结构的灵活性,将其分为三个类别:即时性独立成分、构式性独立成分、惯用性独立成分。文章从总体上对独立成分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首先对前人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各相关语言演变理论的概念和已有认识进行简要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中的假设机制。基于现代汉语独立成分“X名+是”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的特征,其产生过程采用征派机制的假设进行解释更为合适。(三)考察现代汉语独立成分“结果(是)”的语义特征、句法功能以及话语功能。首先从历时层面出发分析“结果”在历时演变中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及其语义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结果”从强制性句法成分到非强制性句法成分的征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语义相宜性和句法环境。语义相宜性表现为“结果”所具有的[+事件][+动态][+内容]的语义特征,有利句法环境为“结果”充当主语的判断句,也就是“结果”用作外壳名词时的典型模式“N-cl”和“N-be-cl”。本文将语篇组织功能凸显的“结果(是)”作为连贯标记,其本质上标示的是一种并列关系,只是作为概念外壳“结果”的“内含”中的命题信息经常与说话人的预期或者基于常识的预期相反,因此“结果(是)”也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使用,此时独立成分“结果(是)”在话语情景中所凸显的是言者态度。(四)考察“问题”和“关键”在共时平面中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以及“问题是”和“关键是”的话语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是”和“关键是”从句法成分到独立成分的征派过程中句子语法对话语语法的影响。当“问题”和“关键”在语义特征上表现出[+事件][+内容]时,其用作外壳名词的功能较为突出,典型的“词汇—语法模式”为“N-be-cl”,因此为“问题是”和“关键是”的征派提供了语义相宜性和句法环境。根据话语功能,将“问题是”定义为“标异性”标记,将“关键是”定义为“强调性”标记。(五)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本文剖析话语情景中的各种语言模式,探讨现代汉语独立成分在话语语法体系中所涉及到各种话语情景因素,将其综合运用于具体的话语分析中,形成了本文的话语观。在话语语法中,本文将独立成分视为信息单位,借助句法分析来识别各种信息单位在小句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其意义和功能;借助话语分析来识别各种信息单位在话语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其在话语情景中的意义和功能,并解释信息单位实现不同的意义和功能时所涉及到的不同的编码过程,从而演绎句子语法和话语语法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