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制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在2006年以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的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还是发现其发展比较的缓慢。随着2006年1月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与《国有控股上市(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颁布,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然而,在现有的情况下,其中的一部分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有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去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出现。本文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方法,对伊利股份公司股权激励进行了研究。由于伊利股份是最早一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它的股权激励计划与实施情况具有较强的典型作用。以伊利股份股权激励为案例研究,可以使上市公司,尤其是那些乳制品的上市公司,可以为其权激励制度提供一些建议。也可以达到更加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意义。本文按照案例分析的研究思路,首先通过对本文股权激励的研究背景及基本现状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然后从理论上对企业股权激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述;在阐述伊利股份公司的发展与历史沿革、组织与股权结构、产品经营与市场状况、财务与利润分配状况等概况基础上,根据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重点剖析了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动因、计划实施后的市场反应、财务绩效以及股权结构的变化以及高管人员的持股与分红情况。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来看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高管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利益输送;最后从总体上来分析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的缺陷与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即: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的不完善以及高管人员刻意制定以及修改股权激励计划所导致,导致股权激励成为利益输送,并提出针对如何避免以及减少高管牟利行为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