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陆基层海关是指海关监管区域不位于沿海地区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按照“征收关税、监管进出口、编制海关统计、打击走私”四项海关职能,内陆基层海关设立相应职能科室,各职能科室根据海关总署有关操作规范的要求,设立接单、税费、放行等业务岗位,业务门类俱全,岗位设置众多。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内陆基层海关业务量相对较少,人员在岗工作不满负荷,客观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受海关运行模式限制,海关与海关之间、同一海关内部科室之间人员无法相互调剂,人力资源使用无法实现最大化,严重制约了海关业务的开展,使得内陆基层海关出现职能要求与科室建制之间、科室建制及岗位设置与实际业务需求之间的诸多矛盾,内陆基层海关实行改革势在必行。 与其它内陆基层海关一样,淮安海关也存在业务量少,人员工作不满负荷的情况;而江苏南部地区由于对外业务迅猛增长,当地海关工作非常繁忙,人力资源紧张;苏南海关也多次向淮安海关提出派人支援。针对上述情况,淮安海关经过长期缜密的思考,并根据部分海关实践,提出实行虚拟机构运作:取消目前按职能设置科室的运作,在保持现有通关、加工贸易、减免税等业务操作规程不变的基础上,以业务岗位为基本单位,虚拟设置内勤和外勤两个部门,内勤部门主要负责海关单证作业和审批,外勤部门主要负责查验、下厂核查等需要外出的业务事项,并实行一人多岗位。通过实行虚拟内、外勤机构运作,淮安海关业务人员基本满负荷工作,关员在岗无事可干的情况基本消失;同时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出近三分之一的业务人员前往业务量较大的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协助工作,定期实行轮换,则充分实现了江苏省内海关人力资源的共享。 目前全国海关系统中与淮安海关情况相的内陆基层海关还有近200个,如果将淮安海关内勤外勤虚拟机构模式加以总结并向全国海关推广,就会起到非常大的效果:中西部的内陆海关通过实行内勤外勤虚拟机构,整合出人员就可以前往东部沿海地区的海关帮助工作;或一些业务量较少的海关实行内勤外勤虚拟机构运作,整合出部分人员协助省内业务繁忙的海关工作,实现全国海关系统人力资源的共享和调配。 本文主要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淮安海关实行虚拟机构运作为案例,通过对目前内陆基层海关所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由于中国海关特殊的管理体制和内陆基层海关业务量少这一现状造成内陆基层海关人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实行虚拟机构运作。同时引用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组织研究成果,对虚拟组织理论的起源、虚拟组织界定、虚拟组织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就虚拟组织在政府部门的运用进行初步地分析和探讨,为虚拟组织在内陆基层海关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