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白内障仍是我国首位致盲眼病,约占56.7%[1]。白内障患者多为双眼患病,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由于双眼视力及屈光状态不一致,影响双眼视功能,故越来越多患者短期内要求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但是,临床中发现部分短期内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前提:手术方式、手术医生、手术环境和麻醉方式与第一眼完全相同,)抱怨术中眼部疼痛较第一眼显著加重[2-3],导致术中患者与手术医生的配合能力下降[4],如:眼球运动频繁,后房压升高,甚至出现情绪紧张、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等连带反应,以上情况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如后囊破裂、眼压升高、眼底出血等),降低患者对第二眼手术的满意度。因此,如何减轻患者手术疼痛、进一步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检测兔血清及房水和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探讨第一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第二眼痛觉过敏的可能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1)实验分组:动物实验的实验对象为40只新西兰白兔,体重2-2.5kg,雌雄均可。共分两组,A组(实验组)、B组(空白对照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手术眼与对照组第一眼也同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编号。实验组25只兔,行一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分为五组,a组(术后1天取材)、b组(术后3天取材)、c组(术后7天取材)、d组(术后14天取材)、e组(术后21天取材),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共15只兔,每组3只,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间取材。2)术后观察:兔眼术前和术后1 d、3 d、7 d、14 d、21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混浊程度、前房反应和结膜充血情况,并记录数据。3)血清TNF-αm RNA和IL-1βm RNA相对表达的变化:术前、术后1 d、3 d、7 d、14 d、21d取实验组、对照组兔肢体血液,分离血清,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兔体液TNF-αm RNA和IL-1βm RNA相对表达变化。4)房水TNF-α、IL-1β浓度检测:术前取A组手术眼、B组第一眼房水,术后1 d、3 d、7 d、14 d、21d取A组非手术眼、B组第二眼房水,酶联免疫分析实验(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含量。5)角膜知觉敏感度:术前、术后1 d、3 d、7 d、14 d、21d由同一实验者使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测量实验组非手术眼与对照组第二眼角膜知觉敏感度。记录数据。2.临床试验1)试验分组:临床研究将30名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入组患者分为6组,每组5人,A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1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1d)、B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3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3d)、C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7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7d)、D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10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10d)、E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14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14d)、F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21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21d)。2)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使用结构化研究表格和问卷对入组患者收集以下数据: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高血压),第一眼与第二眼手术时间。记录整理数据。3)患者两次手术NRS评分:使用结构化研究表格和问卷收集数据,对每位患者进行第一只眼白内障术后及第二只眼白内障术后NRS评分。评分0-10,其中,0表示没有疼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意味着中度疼痛;7-10意味着剧烈疼痛。指导患者选择出最能代表他们所经历的疼痛感觉水平的单个数字。做好记录。4)患者两次手术疼痛调查问卷:使用结构化研究表格和问卷收集数据,对每位患者进行第一只眼白内障术后及第二只眼白内障术后疼痛问卷调查。允许的答案是“我在第一眼手术中感觉更痛苦”,“我在第二眼手术中感觉更痛苦”,“我在两只眼手术中都经历了相同的痛苦”,“我不记得了”。指导患者选择出最能代表他们所经历的疼痛感觉水平的选项。做好记录。5)房水TNF-α和IL-1β含量检测:对所有入组患者两只眼白内障手术前采集房水样本,酶联免疫分析实验(ELISA法)检测采集样本中TNF-α和IL-1β含量。记录数据。结果1.动物实验1)术后观察:动物实验A组术后1 d、3d、7d,25只手术眼结膜充血、角膜混浊程度及前房出现Ι~Ⅱ级炎症反应。术后14d手术眼仍有Ι级炎症反应。术后21d手术眼反应均为0级。非手术眼与对照组相同时间三个指标均为阴性。2)血清TNF-αm RNA和IL-1βm RNA相对表达的变化:A组经过ΔΔCT法转化为相对表达量后,以术前血清TNF-αm RNA和IL-1βm RNA含量为基线值,术后1 d、3d、7d、14d,血清TNF-αm RNA和IL-1βm RNA相对含量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7天达到高峰,之后时间出现下降趋势,手术后21天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取材时间点与A组同步,不同时间点B组血清TNF-αm RNA和IL-1βm RNA相对含量与B组基线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房水TNF-α、IL-1β含量检测:以A组术前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含量为基线值,手术眼术后1 d、3d、7d、14d,非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含量均较术前基线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天达到高峰,随后时间出现逐渐下降趋势,手术后21天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手术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抽取房水时间点与A组同步,以第一眼房水TNF-α和IL-1β含量为基线值,第二眼不同时间点房水TNF-α和IL-1β含量与第一眼基线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知觉敏感度:以A组术前非手术眼角膜知觉阈值为基线值,A组于第一眼术后1d、3d、7d、14d,非手术眼角膜知觉阈值较基线水平降低,角膜知觉敏感度提高(P<0.05)。于术后7d角膜知觉阈值最低,角膜知觉敏感度最高,之后角膜知觉敏感度逐渐下降,术后21d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B组第二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在不同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A组非手术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二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试验1)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使用结构化研究表格和问卷收集患者数据,问卷中收集患者数据: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高血压),第一眼与第二眼手术时间。第一眼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9min,第二眼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7±1.8min。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两次手术NRS评分:A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1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1d)、B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3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3d)、C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7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7d)、D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10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10d)、E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14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14d)、F组(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21天进行第二眼白内障手术,21d)六组中第一眼白内障手术两两比较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0.90±0.37、B组:1.50±0.32、C组:1.30±0.51、D组:1.40±0.58、E组:1.20±0.51、F组:1.40±0.58)。六组中第二眼白内障手术两两比较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10±0.58、B组:1.60±0.37、C组:1.50±0.55、D组:1.60±0.58、E组:1.50±0.45、F组:1.50±0.44)。六组中第一眼与第二眼N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两次手术疼痛调查问卷:共有4人选择我在第一眼手术中感觉更痛苦,17人选择我在第二眼手术中感觉更痛苦,9人选择我在两只眼手术中都经历了相同的痛苦。4)房水TNF-α和IL-1β含量检测: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六组中第一眼白内障手术房水中TNF-α和IL-1β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各组中以第一眼房水中TNF-α和IL-1β含量为基线,第二眼房水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比第一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第二眼手术间隔时间的增长,第二眼白内障手术房水中TNF-α和IL-1β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组第二眼白内障手术房水中TNF-α和IL-1β含量最高,随后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六组中两两比较第二眼疼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发现,第一眼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告知第二眼手术具有更多的疼痛,同时患者第二眼房水中TNF-α和IL-1β含量与第一眼相比,浓度升高,随着两只眼手术时间间隔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第一眼与第二眼手术间隔10天时,增高的程度达到峰值,这提示我们患者在第一眼白内障术后,第二眼痛觉敏感性增强,可能与第二眼房水中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有关,这为我们今后在临床中为第二眼白内障手术选择合适的时间提供了依据,这也提醒手术医生在临床中对患者的管理,在白内障手术期间,患者不适的管理很重要,这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手术结果。因此,对于白内障手术医生来说,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几个因素的作用是必须要额外考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