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五级递增负荷运动中,三角肌、股外侧肌左侧、股外侧肌右侧肌肉肌氧含量以及脑氧含量的变化,分析肌氧及脑氧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肌氧和脑氧的变化特征,并且是否可以作为在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中运动强度的辅助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8名,在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实验室进行测试,令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五级递增负荷骑车运动,运动时间为15min,每级负荷为50瓦,起始负荷50瓦;在递增负荷踏车运动过程中,采用MOXY肌氧检测仪,采集受试者左右股外侧肌和三角肌的肌氧含量变化值;在递增负荷踏车运动过程中,采用NIRSSPORT双波长近红外脑影像分析仪采集前额叶血氧变化量。光源数量8个,探测器数量7个,构成通道数量20个,布局位置在前额叶(DLPFC)。研究结果:优秀速滑运动员不同递增负荷下三角肌肉的Hb浓度随着负荷的加大三角肌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也是在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一至三级负荷中三角肌中血红蛋白浓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最高值达到12.2,在第四、五级负荷血红蛋白浓度有了较大的波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处于不稳定状态。股外侧肌左右两侧特点基本一致,随着负荷的增加肌肉血红蛋白的浓度在前三级负荷中趋势相似呈现逐渐略有升高的趋势,在第四级负荷的第11min浓度急剧下降,之后升高但平稳时间短,第五级负荷的14min出现低谷没有再上升。在三角肌肌氧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第一级负荷的第3分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了第五级负荷的第14分钟,股外侧肌左侧的肌氧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运动负荷的开始,肌氧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第四级负荷的第10分钟;整个测试没有深度缺氧,能够满足对氧的需求。股外侧肌右侧的肌氧含量的最高值也是出现在运动负荷的开始,肌氧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第五级负荷的最后。氧含量也会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肌氧含量下降非常明显,在第一级负荷到第三级负荷,肌氧含量下降,在此阶段肌氧右侧略高于左侧,其它大致相同。在之后的运动负荷运动中肌氧含量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研究结论:(1)利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监测系统对递增负荷运动中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肌氧和脑氧进行检测观察。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三角肌作为参考肌群,不参与主要运动,故肌氧含量在运动负荷递增情况下无明显变化。而双侧股外侧肌群因参与主要运动,在运动负荷递增情况下,肌肉氧含量明显下降,在第一级负荷50W功率到第三级负荷150W功率时,肌氧含量由70%下降到29%,在此阶段肌氧含量略高于左侧,在之后的运动负荷运动中肌氧含量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状态。局部肌肉对氧的利用率愈低,在进行递增负荷强度运动时糖酵解供能情况出现的就越早,不利于运动的持续进行,影响运动能力,说明此检测结果符合短道速滑的专项特征。而运动负荷到达150W后,机体的肌氧含量不再大幅度下降,表明机体在超过一定运动负荷强度时,自身调节运动肌中氧的供求关系实现新的肌氧动态平衡。(2)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第一级(50W)、二级负荷(100W),由于运动负荷相对较小,受试者的脑氧的整体变化趋势是脑氧含量没有大幅度的变化,三级(150W)时,脑氧含量逐渐降低,在第7分钟左右达到了最低值,由于大脑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大脑供氧不足时,在神经机制的调控下,激发大脑的氧供应,因此,脑氧含量又迅速上升,在第8分钟左右达到了一个峰谷,在之后的第四级(200W)和第五级(250W)负荷递增运动中,脑氧含量处于较高,在第五级运动负荷的最后,运动员在测试人员的鼓励下继续力竭性运动,脑氧含量有迅速降低,说明脑氧含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出现上下波动。(3)通过探讨五级递增负荷运动,可观测到肌氧及脑氧含量在递增负荷运动下由高到低的明显变化,说明近红外线光谱技术监测系统对递增负荷运动中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肌氧和脑氧进行连续、无损、实时、准确监测来评价运动负荷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