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Tullgren干漏斗收集法,对广州地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土壤动物群落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1.在7个不同的生境样地中共获得土壤动物21类,6054只,分属4门11纲。优势类群为螨类和弹尾目,均占总数的52.56%和29.26%;常见的类群有蜘蛛目、鞘翅目、么蚣科、等翅目、膜翅目和等翅目,共占总量的13.27%;蚯蚓类、柄眼目、伪蝎目、等足目、啮目、蜚蠊目、鳞翅目和蜈蚣目等占总量的4.91%为稀有类群;而柄眼目、蜈蚣目和同翅目为极稀有类群。
2.土壤动物类群随时间变化,根据不同月份获得的类群大小,对月份进行排序:8月类群最大(17类),2月和11月类群最少(6类)。土壤动物类群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3.土壤动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根据不同月份获得的土壤动物数量的大小对月份进行排序:10月获得土壤动物823只,数量最多,2月份获得191只,数量最少。土壤动物数量秋季最多,冬季最少。
4.从垂直结构看,不同生境样地土壤动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且个体数随土层的增加而递减。以土壤表层(0-5 cm)最多,中层(5-10 cm)次之只)与深层(10-15 cm)递减,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但也有一定程度的逆向分布。
5.对不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以桉树林最高;多样性指数H以竹林最高;类群和丰富度指数以草地(向阳)最小;多样性指数H则以蔬菜地Ⅱ(生物农药控制区)最小。
6.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动物群落为极相似或中度相似,相似性比较高。蔬菜地Ⅰ(自然控制区)和蔬菜地Ⅲ(普通农药处理区)生境类型最为相似。桉树林和草地(背阴)生境类型相似。
7.草地(背阴)和草地(向阳)之间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菜地,不同防治措施条件下土壤动物数量差异不显著。桉树林和竹林不同植被高度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