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上京城第二与第五宫殿复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是我国东北地区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结合其他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属于唐朝在边远地域的藩国。其都城上京城规模宏大,宫殿建筑营造考究,深受唐文化的影响,并与同时期的邻国日本、新罗以及早期的高句丽、后期的辽等宫殿建筑文化之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碰撞,代表了渤海建筑文明的最高成就。因而本文将渤海上京宫城置于东亚文化圈宏观背景下,选择渤海上京宫城的第二、五宫殿遗址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考古发掘的成果,对其进行复原设计。主要研究对象为各单体建筑的大木结构。复原重点在于通过多方案比较深入了解渤海宫殿建筑独特品质。  渤海上京宫城中区院落组群可分为中庭式、中殿式和中庭式布局与中殿式布局的中介态三种模式。论文从模数关系和视线设计的角度进一步详细而全面地分析了其形制布局,同时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空间思维中的两个重要观念——“大壮”与“适形”阐释了渤海上京宫城的外朝与内廷的空间序列关系。在上述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审视渤海上京宫城与中、日、韩古代宫城的异同,勾勒出渤海宫城平面布局与宫殿建筑形态的基调。然后在介绍第二、五宫殿遗址遗存的基础上,结合唐代宫城布局的特点,分别讨论第二、五宫殿的殿庭布局与建筑形制,确定其形象的基本轮廓。接着分别研究第二、五宫殿各建筑单体的尺度构成,从而确定其构架各部分的营造尺复原值和取材等级。  在上述对第二、五宫殿建筑形制的分析基础上,以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为依据,参考同时期唐、辽代建筑的相关做法,运用历史的观点进行横向、纵向多方位的动态解析,对第二、五宫殿建筑各单体建筑分别进行具体复原设计,分析其中的地域性特色,绘制相应的图纸,做出总体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逐渐发展,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大量占据农田用地和生态环境。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越发失调,由此触发了一系列人口,居住,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等问题。尤其是在生
苏北地区的滞后发展已成为阻碍江苏全面实现小康的最大障碍。加快苏北的城市化发展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一五”时期的振兴苏北的战略方针之一。   城市与乡村及其
本文研究的汉长安城遗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考古保护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中。但是由于大遗址的规模巨大,历史距今遥远,在遗址的保护利用规划上实质性的可操作保护很难进
随着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滨海旅游景观的规划和开发被许多海滨城市重视起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一些有条件的海滨城市就陆续地对其滨海地区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其中旅游景
学位
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小城镇战略的实施,高邮市小城镇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镇无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高
屋面作为建筑物与大自然的主要交汇面,是太阳光和热的主要承受面,也是降水的主要承受面。陶粒湿屋面是根据湿屋面的隔热机理,在屋面上铺设一层陶粒,利用陶粒在降水时蓄水,存
近年来,随着建筑功能的日趋多样与复合,建筑技术与理论的日趋成熟,大体量建筑开始相继大量地出现,但随之产生的大体量建筑外部尺度表达失当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如何恰当地表达大体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战略的实施,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之间的差异也日趋扩大,分析和比较城市差异,可以客观地测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