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党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非民族院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我国的非民族族院校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生在汉族学生居绝大多数的非民族院校里同汉族学生同学习、同生活,由于在其土生土长的特殊文化背景下,受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等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少数民族学生不同于汉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特点和道德行为特点,自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过去,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专门为少数民族开办的民族院校,其在少数民族语言、师资、民族习惯、管理工作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优势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把握了特殊规律,使教学、管理工作更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然而,在非民族院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与汉族学生相比毕竟是少数,因而对他们的研究未能引起广泛重视,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系统管理的经验和传统,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上采取分类指导、特殊管理缺失和错位。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肩负着为西部开发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人才,而且关系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繁荣的大局。探索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及管理途径,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关系着非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论文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紧紧围绕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特殊性这一核心问题,借鉴国内学者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应用教育心理学、管理学、高等教育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方法的特殊性,对少数民族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学习、生活、思想、经济状况、心理、培养目标、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等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站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围绕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管理新机制、优化育人文化环境,建立矛盾调适有效机制几个主要坏节,从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帮困助学、校园文化活动、行为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做好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作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