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畲族小说歌是畲族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小说歌大都由畲族民间歌手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根据汉族章回小说、传说故事等改编而来,如《西游记》、《白蛇传》、《孟姜女》等;后来歌手们又在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些作品,如《钟良弼》、《钟景祺》、《蓝佃玉》等。清末民初是小说歌的全盛阶段。本文首先考察了畲族小说歌诞生和发展的背景,介绍了小说歌的发源地、诞生年代、主要创作者、传承和演唱小说歌的活动空间等,并分析其产生和在清末民初形成高峰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收集小说歌的整理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梳理了小说歌的目录、版本、用字特点等。关于小说歌的篇目,没有个确切的数字和说法,本文依据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整理出目前可见的篇名及其他信息。本着有闻必录的原则,本文将各种文献上的关于小说歌的目录分为只记录篇名的目录、有篇名和部分作者信息的目录、收录有正文内容的集子里的目录三类进行辑录,整理出小说歌篇日近二百七十种。接着对畲族小说歌篇和题材内容进行探源,大致有七种情况:来源于全国性传说故事的,来源于汉族古典章回小说的,来源于汉族诸家经典和历史名人故事的,来源于当地汉族传说故事的,来源于福州评话、霞浦方言评话的,来源于南戏、越剧等戏曲的,来源于畲族本族人物事迹、传说故事的。由于许多题材本身就以多种形式流传,以上分类仅是初步的判断,存在交叉的情况。同一小说歌在不同集子里有不同的版本,明显的不同之处包括使用的篇名不同、人名地名等的写法不同、内容繁简不同、故事情节不尽相同等。形成不同版本的过程是复杂的,从原始手抄本来说,不同地方的小说歌手抄本对同一小说歌的记录就不一样,传抄过程本身也易造成有意无意的改窜。从根据手抄本整理而成的集子来说,不同集子所依据的底本不同,且整理者或多或少地将一些自造字、错别字等替换为现代汉语规范字、将轶失或不连贯的句子进行整理,造成了不同的版本最后,对小说歌的用字特点进行分析。小说歌手抄本使用汉字,但对汉字进行了灵活的运用,这种运用表现在使用了大量音同音近字、在汉字基础上自创了不少生造字。笔者认为这些字属于“借用字”,即借用汉字表畲语音义的字。文末对经常出现的借用字词进行了整理归纳并注释本文是对畲族小说歌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的首次研究,力求能反映畲族小说歌的基本面貌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