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最近几年网络频繁报道的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语言暴力、冷暴力的倭化事件让人触目惊心,是教育文明下的隐忧。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为何会使用讽刺、挖苦等不恰当的语言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来对待学生,让幼小的心灵深受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得不引发教育人员和整个社会的反思。与传统对这一议题大多所采用的置身于“场”外的思辨研究不同,本研究将教师倭化现象置于学校这一特定的场域中进行分析,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的K小学展开田野调查。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深入到学校生活,收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深描”,全面呈现学校场域中师生的生存境遇、教师的倭化行为及其复杂内心。与此同时不断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惯习理论、资本理论展开对话。对研究方法和理论运用的新尝试,为本研究带来了新的发现。研究表明,在我国学校场域中教师的倭化行为具体表现为体罚、变相体罚、语言暴力和冷暴力四种类型,与此同时教师倭化对象的选择深受学生的家庭背景、班级地位、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倭化行为的目标是由身而心,实现对学生的支配与驯顺。本研究还通过对权力控制的清“场”技术、力量抗衡的争“场”冲突、远距张望的退“场”主动、张力相持的建“场”联合四方面深入剖析,得出了亦得亦失是学校场域中教师倭化的效果的结论。在教师权力运作、师生惯习潜沉和教师“夹缝中求生存”三方面共同作用下我国学校场域极易出现教师倭化行为,但这一行为暗含的是教师不甘与无奈的复杂内心。本研究最后认为,就中国的师生而言,学校场域不仅仅是职业性的生存场域,还是一个既具有“职业性”又具有“私人性”的差序场域。因此要减少学校场域中的教师倭化行为,需要加强“场外”储备,形成教育合力;明晰“入场”规则,规范场域秩序;转变“塑场”策略,构建和谐关系;优化“在场”评价,坚持正确导向;加强人文关怀,增强“主场”吸引力。从而完善学校场域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