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西北部地区是中国多民族长期迁徙与整合形成的民居大走廊,因此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文化特征,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伴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的人注意到这块美丽淳朴的地方,其传统的营建方式和建筑特点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本文以国内外热环境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四川西北部嘉绒藏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将当地民居热环境现状作为切入点,在分析了嘉绒民居的类型及影响民居热环境因素的前提下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即嘉绒藏族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研究。本文采用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问卷深入分析了嘉绒藏族民居室内热环境现状。热环境问卷调查方面的分析有:建筑的建造年代,当地的采暖情况和采暖措施,居民对冬季日夜间室内外热感觉情况,以及湿度和通风的主观感觉。这些藏族民居热环境的调研和测试数据,对藏族民居的热环境的定量评价和研究提供有效依据。通过对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不同时期建造的三户民居进行现场热环境测试,得出第一手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横向分析每户在相同时间不同测点热环境上的差异,深入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首先围护结构的热物理性能是导致热环境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生活方式也会带来室内温湿度的变化,最后采暖是提升冬季热舒适状况的主要方式;然后结合问卷调查,对不同时期建造的民居进行纵向数据对比,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的构造做法可知,东坡波卧室具有较好的热环境状况,是因为其围护结构较厚,稳定性好,并且卧室屋面即为晒坝,且外墙有两个面向阳;黑沙波的室内热环境次之,主要是因为只有一面墙向南,并且室内的房门经常大开,导致室内热量的流失,但是其客厅的热环境较好主要是火炉的使用和厨房的热量传递;英根波的客厅和卧室都比前两者热舒适性差主要是因为它们都位于一层,室内温度大量的传递到地面,并且卧室地面没有进行铺设地板等保温处理。通过分析造成热环境差异的原因,并从中提炼出传统民居在应对当地气候的生态经验,以及新民居在尝试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及需求上所做出改变的可鉴之处,提出适应当地经济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适应新改进建议,如建筑围护结构应注意保温材料的使用和防止门窗的冷风渗透,并尽量采取迎风面开窗减少或开小窗的方式减少热量损失;楼面和屋面注意保温,选用吸热指数小的地板材料铺设;并且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嘉绒藏区民居热环境等等。力争为不同经济条件的居民营建出理想的民居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