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远逝的报业传奇——史量才的报业实践与新闻思想综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家孜孜不懈以寻求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之路。本文主人公史量才就是这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史量才少年时立志实业救国,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主持《申报》,开始涉足报业,直到1934年遇难逝世,在其主持《申报》的22年间,史量才以其卓越的经营管理才干,创下了近代报业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他一贯秉持且身体力行的“史家办报”新闻思想,又为后人留下了关于那段历史丰富的史料,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回溯这段渐渐远逝的报业传奇,是追忆,更期待对今天乃至将来有所启迪。本文共分前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 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生轨迹,提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并点明研究意图。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介绍史量才政治思想变化历程。首先介绍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整体状况,再详细追述了史量才政治思想变化的轨迹。从政治上保守的实业家、报业资本家到坚定的民主进步人士。强烈的爱国情感是其政治上不断进步的根本点。 第二章介绍了史量才报业实践,即主持《申报》的22年间对《申报》的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与其政治思想的转变相对应。 第一次对《申报》的革新以推进报业现代企业化为目的。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中立姿态,以此来为报业提供尽量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这一阶段,他一心一意经营报业,通过新建报馆、采用最新式的印报设备、在广告发行上一再寻求突破,采用一流的报业人才保证报纸品质等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将《申报》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声誉的现代化企业。 第二次对报业的革新以“新闻救国”为宗旨。国内抗日烽火的日益蔓延、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他对当局产生强烈的不满,在与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的密切接触中,更坚定了他抗日、民主的进步立场。他决意高举“新闻救国”的旗帜,把《申报》办成抗日、民主的阵地。在陶行知等人的帮助下,成立了申报总管理处,对时评、《自由谈》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并且围绕《申报》发展了一系列进步文化事业。 第三章集中介绍史量才“史家办报”的新闻思想。首先从“史家办报”理念的传统文化渊源入手,得出史家精神的实质。再从史家精神实质的两个层面来观照史量才是如何身体力行这一理念的。最后探讨了“史家办报”新闻思想与我们对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之间的关系,指出今天的新闻工作者要“作一个现代史家”,就是对传统的史家办报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具体来说就是严格奉行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以史先生的一段话作结。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愿我们每个人始终抱有对祖国母亲的拳拳赤子之情。
其他文献
目前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无论是施工方还是监理方,对钢筋的进场验收、现场加工检查及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见证抽取钢筋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的工作都极为重视,但常会
会议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报纸——我国主要的传统媒体之一,在其中所肩负的责任自然尤为重大。有效的做好会议报道是党和政府对报纸的要求,也是人民
非言语传播在人类日常生活交流中一直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图像时代的来临,图像,一种典型的非言语符号,在大众传播中占据了优势地位,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了
作为政治家的瞿秋白,新闻活动是其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政治历程相似,瞿秋白的新闻活动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1919——1928)和后期(1928-1935)。从参与编辑启蒙
期刊
介绍松土器的基本用途和作业对象,分析传统松土器和破碎式松土器正常工作时的特点,研究破碎式松土器正常工作时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破碎式松土器的设计要求,分析破碎式松土器
在新的施行前后,记者对一些施工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现状进行了采访调查,发现有的企业把劳动合同当成是“紧箍咒”,更有甚者,把劳动合同这一神圣的法律文本,看成了“随手丢进
人文精神是指导新闻实践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新闻传播的技术化、商品化、市场化以及意识形态化多重挤压下,新闻的人文精神的生长空间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界定了新闻的人文精神
某新建“职工之家”建筑与毗邻办公楼之间基础相距1.225m,由于基础之间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间距大于埋深差两倍的要求,为保证结构安全,经技术经济比较,最后选定采用钢管
本文在对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现状全面考察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的老年电视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从传播学和媒介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当今我国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