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提线木偶动作形态研究——以《小沙弥下山》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线木偶在泉州被称为“嘉礼”或“傀儡”,其有籍可查的历史要追述至唐末。根据泉州提线木偶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其起于唐末,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是泉州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当地百姓婚丧嫁娶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由于其动作形式灵活多变,富有新意,为当地民间舞蹈的流传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也是研究闽南民间舞不可或缺的素材之一。   本文从泉州提线木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色——“杂”(丑)的动作形态的考察入手,以“杂”色表演中的优秀代表剧目——《小沙弥下山》为例,用历史学、生理学、舞蹈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融的方法,从木偶的雕刻、悬丝线位的设计、钩牌安装布局.、具体表演方法等方面来说明一个“死傀儡”变成“活傀儡”的真相,探讨其动作表演的规律,进而引发出关于提线木偶动作形态研究的舞蹈学价值--教育价值、研究价值和创作价值的思考。
其他文献
期刊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马衡金石学研究对其书法篆刻创作的影响”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包括研究马衡与同时代学者、书法家和篆刻家的交流、马衡对当时的影响,阐明金石学与书法和篆刻
动画是一门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这门艺术从诞生到每一次改变与创新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智能手机的大量
2013年,青年作曲家朱琳老师应约为杨靖琵琶室内乐团创作了琵琶四重奏作品《芬芳》。该作品将四音列主题运用到了纵、横声部中,追求一种立体的仿自然声响,完成该作品需要声部
音乐绘图是一种让学习和记忆音乐更有效的技巧。其独特之处是: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作品主要的特征,并且把这个图表作为一张“地图”来学习音乐。它提供学生一个创新的机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