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功能是一种个体有意识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或者说是一种依靠个体知识和经验来主动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心理过程,主要要包括抑制能力、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其神经生理基础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儿童期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抑制能力、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儿童期不良经历,例如忽视、虐待、家庭暴力、经济贫困、父母离异等会给个体执行功能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会间接地对个体的学业成绩、工作成就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首先调查了儿童期不良经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生率及其差异,在此之后探讨了儿童期不良经历与大学生执行功能(抑制能力、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的关系,为此本文设计了三个研究,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一的目的在于调查儿童期不良经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生率及其差异。使用儿童期不良经历量表(ACE)对烟台市三所本科院校的65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有41.95%大学生的有儿童期不良经历。(2)男生在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大学生的儿童期躯体忽视与母亲受教育程度显著负相关,即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躯体忽视越低。大学生的情感忽视与父亲的职业层次呈显著负相关,即父亲的职业层次越高,大学生的情感忽视越低。大学生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显著负相关,即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越低。(4)城市大学生的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大学生的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较高,男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母亲教育水平越低或者父亲职业层次越低,儿童期的不良经历越多。研究二的目的在于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与大学生执行功能在行为学上的关系。儿童期不良经历(ACE)组20人,对照组22人。使用E-prime2.0软件设计执行功能三个成分(抑制能力、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的实验。通过对被试的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儿童期不良经历与任务转换和抑制能力的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即被试的儿童期不良经历越多,完成抑制能力和任务转换的实验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越长。(2)儿童期不良经历与任务转换的正确率呈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的儿童期不良经历越多,在任务在转换上的正确率越低(3)儿童期不良经历组与对照组在抑制能力反应时和任务转换反应时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即儿童期不良经历组比对照组在抑制能力和任务转换上的反应时长。本研究得出结论:儿童期不良经历显著的降低了大学生的抑制能力和认知灵活性。研究三的目的在于使用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探讨儿童不良经历与大学生的抑制能力的关系。实验任务为抑制对负性情绪面孔的反应,实验范式为GO/NOGO。结果发现:在抑制负性情绪面孔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儿童期不良经历组的N170的潜伏期更长,P300波幅更高和潜伏期更长,即儿童期不良经历组需要付出更多的心理资源做出抑制反应,且反应速度更慢。最后得出结论:儿童期不良经历降低了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抑制能力。通过以上三个研究,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儿童期不良经历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率比较高,且其发生率因大学生的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而不同。(2)大学生的儿童期不良经历降低了他们的抑制能力和认知灵活性。(3)有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大学生在抑制负性情绪面孔反应任务上,大脑激活水平更高,反应更慢。即在相同任务上,要做出相同的成绩,有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大学生要比没有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大学生付出更多的心理资源,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