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园林叠山正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焕发着新的生机,不管是在当代私家园林、公共景观营造还是新兴建筑项目中都是如此,然而与之矛盾的现实是,作为一门传统技艺的叠山正在渐渐消失,当代研究者也往往只能以局外人的视角解读假山营造,其效果有如隔靴搔痒。面对此现状,一些组织和个人积极展开了叠山教学实践,这些教学实践大多以模型制作为教学媒介,并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匠师方惠已展开了十年以上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使用小型英石模拟叠山的操作方法,可最大程度上模拟真实叠山,实现设计、施工与研究一体的认识,可与叠山理论相结合,并能较好地回应江南园林叠山的传承问题。探查历史可知,通过课堂教学对叠山技艺进行有效传承具备可行性,但学习者与教师需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同时,教学媒介的选择反映了教学设计者对这一主体的认识,探索教学中的操作方法也便是探索叠山的本源。本研究认为在叠山这一门类中,山的意象与自然山石作为基础素材的特性,是该操作方法中最为核心的两个话题。在对真实叠山进行模拟时,需对实际叠山构思或营造的策略进行一定的抽象,本操作方法的特色在于将“石的大面”、“观赏面”和“山的岩面”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理解叠山的切入点。并依循由“石”到“岩面”、再到“山”、最后为“山园”的顺序组织操作内容。论文第一章为绪论,论述了选题的背景与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研究方法与结构,梳理了叠山教学的可行性问题、叠山的内核问题和操作练习的切入点问题。第二章为概述,对模拟叠山练习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述,对每个练习的目标、步骤和要点进行了简述,并配图说明。第三、四章为练习分析,包括岩面拼叠练习和山园营造练习两大部分,课程从对石的认识起始,经由岩面拼叠至造山,至以叠山为主景的园林营造练习,逐渐由叠山的基础素材石料过渡至山。内容包括对练习内容的详细解析和对练习实例的分析。第五章通过理论与相关历史研究,梳理了“石性”与“山境”这两个叠山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以此二者为参照可以确立怎样的叠山之法。最后一章则是对前述研究的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