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康复训练对AO-B型踝部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康复训练是改善术后骨骼和关节运动功能的重要方法。踝部骨折后,手术治疗需要确定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术后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如果对早期的康复训练不够重视,就很有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因此加强对踝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训练研究,既可以提高临床踝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效果,还可以为丰富踝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研究目的:在不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将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不同康复训练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探讨个性化康复训练对AO-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为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在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进行踝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严格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分析的为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O-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不同康复训练方法为分组依据进行分组,分为传统康复组与个性化康复组,各30例患者。传统康复组患者手术之后仍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另外的个性化康复组均制定了量化的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该处方是依照骨科运动康复的安全评估表进行制定,而后进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1年的随访调查,采用评估AOFAS中踝关节功能的评估系统来评估调查对象术后90天、180天和365天踝关节的功能情况,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传统康复组与个性化康复组的组间效果比较。研究结果: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法康复效果相比,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法的患者在术后90天(t=12.037,P<0.05)、180 天(t=12.638,P<0.05)和365天(t=14.365,P<0.05)进行的AOFAS评分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在术后365天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529,P<0.05)。经危险度评价可发现个性化康复训练组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是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的0.5倍,且个性化康复训练的效果指数达1.99。研究结论:相较于传统康复训练组的康复效果,个性化康复训练法对于AO-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恢复效果更好,且随着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这种优势更为明显。此外经过个性化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本研究所取得是临床效果,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法应该予以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融合器(Cage)植入前椎间隙撑开与否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2n=2x=14,DD)被公认为是普通六倍体小麦D基因组祖先的供体种,因其含有抗病虫、抗逆等优质基因和丰富的HMW-GS类型被认为是小麦品种改良可利用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体力活动的现况,并基于健康促进模式系统性探讨COPD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患者体力活动
抗生素长期作为一种高效的抗菌药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同时也用作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畜牧业,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是近年来使用量最多的抗生素药物种类之一。环境中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体系与方法。但为了追求规范的适用性,对许多设计参数如轮载以及路面结构当量温度都进行了统一与简化。其中将轮载简化为圆形竖向均布荷载,忽略了轮载在不同路段上的变化,并且忽略了轮胎-路面间接触应力不均匀分布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不同地区的路面结构当量温度进行了统一取值,忽略了不同路面结构形式下的路面温度场出现差异的可能性。基于这两个角
本文利用2006-2017年CALIPSO卫星最新版(V4.10)气溶胶资料,对夏季亚洲季风区UTLS气溶胶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象要素对UTLS区域气溶胶的影响,并选取
临床中,周围神经修复术属于常见但极具挑战性的外科手术,其中自体神经移植方法是修复该缺损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自体供体神经匹配困难且来源有限,供体区域因二次手术引起
微电网线路故障准确诊断与快速切除能够缩短故障时间和降低用户的经济损失,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光储微电网内部线路智能故障诊断问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医疗服务模式。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20年要形成“基层首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