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全球大约经历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国际性产业转移浪潮。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将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腾出了空间;发展中国家依靠自身比较优势,选择承接适宜产业,也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作为战后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利用外资水平连年提高,至2011年底,已达到1160.1亿美元。外资的进入填补了我国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加工贸易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先导”,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劳动力比较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至2011年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250.1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7.5%。其中,出口734.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6%。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是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借助日韩产业转移,得以迅速发展。至2011年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834.9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5.4%。其中,出口558.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4.4%。特别是青岛、烟台、威海三市,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加工贸易。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国情况相同,山东省,特别是青、烟、威等半岛地区的加工贸易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劳动成本上升,与周边国家(地区)相比,劳动力比较优势不复存在;主要产品档次偏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较低;产业链条短,国内配套加工能力弱;外资比重较大,国内企业竞争力偏弱等等,都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批准成立,其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发展模式,对区内产业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显然与之不相适应。对此,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外开放专项规划》中已作出明确要求: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加工贸易,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高端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向自主研发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以出口加工区、临港工业园为依托,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加工贸易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吸引、承接国外先进适用产业转移,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内容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主要的研究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工贸易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现状分析。首先,作者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情况,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工贸易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基于产业转移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首先,阐述了通过产业转移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般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产业转移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工贸易的现状,从推进产业转移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