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作为我国治理性根基的农村的稳定状态对于这一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原有关于农村稳定状况研究中诸如“依法抗争”、“以法抗争”、“以理抗争”等社会影响力较强的解释框架,但已有相关更多侧重的是行为者抗争方式的解读,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农民个体化倾向日益明显,这些日益多元化且注重自我发展的农民在面临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哪些临界点的突破使得他们最终产生个体抗争行为的相关研究也因此不容忽视。 本文选取的是皖北A镇余村一起个体抗争事件,以个案的方法着重描绘一位质朴而又平凡的农民在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拆房事件后的情感应激、利益诉求、信息刺激、力量博弈等不同情感行为阶段的演化过程,分析这种演化过程背后的各种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转化门槛,尝试为当下日益分化的农村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参考图景。 本文认为,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官逼民反”并不是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中农民抗争的单一导火索,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突发的矛盾时,农民并非首先以“反”的姿态出现,而“逼”的行为主体也并非“官”单方的推动力,相反,农民个体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矛盾时,首先产生的会是一些现场的情感应激行为,也存在着矛盾迸发或者消解的可能性,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进入第二个场景——利益诉求行为,在这个场域中,矛盾的累积或者解决面临更多的可能性,一旦利益诉求无望,各种相关信息刺激的糅合下,力量博弈的对弈场景最终会拉开序幕,这系列的场域犹如一道道门槛,而农民个体的行为也在这不同的门槛中有着不同的演变,每个门槛也有着或激化或消解的可能。这种不同门槛之间转换及不同门槛中矛盾的走向都与农民个体的性格、他人态度、信息刺激及政府行为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勾画出门槛的图景,发现不同门槛自身及其之间的矛盾影响因素的消解机制,对于解决当下农村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