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两个门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许多电影导演和批评人认为是两个不相关的事情。文学着眼于语言文字而电影着眼于声像作用下的图形综合艺术。因此这两种用各自不同手法来表现的艺术形式被认为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影改编热潮的出现,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被认为是重新审视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另一个维度。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被认为是“巴别塔的重建物”。而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也被当作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后对于文学文本的一种新的阐释方式。人文性是西方文学的关键词之一。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双向影响下,西方文学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认识你自己”这一文化核心思想。这种传统不仅表现在各种艺术手法,在不同时期对于人类本质力量、自由与解放的寻求的表达中,也显现在人们为寻求自我、拷问灵魂的过程描述中。简·奥斯丁是这些杰出的艺术家中的一员。用她机警、温馨而暗蕴反讽的笔触,简·奥斯丁向我们展示一副十八到十九世纪英国特权阶级的生活长卷,同时也借由女性的角度来表达了她对于生活的诠释。那些绅士阶级先生小姐们的小恋情意取“小”态,却如同一个个盆栽传达着这世间的“大”真相。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简·奥斯丁作品在文学史上被主流批评所认可后,“简主义”一词因由而来。而由其跌宕的情节设计及其爱情故事的轻松诙谐,简·奥斯丁的作品受到了众多电影人的青睐。自上世纪早期开始,一系列简·奥斯丁的作品相继被搬上电影银幕和电视银屏。迄今为止,几乎每本读者甚广的奥斯丁的作品都有两种甚至更多的电视或电影版本。通过改编甚至是挪用的手法,不同的电视和电影版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奥斯丁的作品做出了不同的阐释。本文以简·奥斯丁的《艾玛》及其三个电影版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进行比较,并对《艾玛》的内涵和主题以及不同电影版本进行分析,从而证明电影改编作为一种文学解读方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