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环境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加之人口的不断膨胀,从自然界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与日俱增,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使全球生命支持系统受到威胁。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因此,如何协调好区域经济增长同人口膨胀,水、土地、生物和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 对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状况日趋恶化,导致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也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控制论、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原理和方法,以工业化过程中农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研究主线,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进行追溯和概括,同时总结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成果;然后定性考察我国农村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演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呈环境Kuznets曲线规律的理论假设,并结合河南省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在对农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协同进化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新古典经济学中生产函数的概念,建立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结合福利经济学理论,将环境质量因素纳入生产总量函数之中,使生产函数除包括资本、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因素外,还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治理技术等因素,并对各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着重分析环境质量随生产函数因素变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对社会福利函数的影响;第四,建立了一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以此作为评价区域农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参考标准。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控制污染物总量和总产出的目标出发,建立了污染物总量动态控制模型和最优化控制模型,给出了污染物总量和总产出的最优轨线及相应的最优排污收费标准。 应用自组织理论、控制论、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农村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和结论,同时还有很多内容有待于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