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沃土,承载了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而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养育人类的场所,而且为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空间。云南省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人均耕地占有量低,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非农土地占用耕地情况增多,如何有效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和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努力响应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号召,调和人地关系矛盾与增强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土地稀缺原理、人地关系协调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土地集约利用原理为指导,阐述了耕地压力的内涵。以云南省十六个州市为研究区域,引入蔡运龙教授提出的耕地压力模型,依据云南省历年的人口数量、常用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来测算云南省2004—2013年间的耕地压力状况,并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云南省各地州的耕地压力指数空间分异图。研究发现2013年云南省耕地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是昆明,其次是玉溪和怒江,耕地压力极为显著;昭通、丽江、临沧、红河和西双版纳的耕地压力指数都位于0.9—1的区间,耕地压力问题不容忽视;而曲靖、保山和德宏耕地压力指数<0.7,说明耕地压力不明显;其余地区需要观察相关影响因子的变化,积极引导并调整不利因素,防止耕地资源的流失,努力达到人地关系的平衡。定性分析导致云南省耕地压力指数发生变化的驱动力因素,通过对比研究选取了人文驱动力中的若干驱动因子构建出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查阅整理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构成面板数据进行定量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关于面板数据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云南省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力经济模型,借助Eviews软件,计算出耕地压力指数与各个驱动力因子间的相关系数,找出主要的驱动力因子,并且分析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正负相关性联系。结果显示:云南省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人口总量、人均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其中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与耕地压力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因子呈负相关关系。针对经济模型的计算结果再结合研究区现状,提出了云南省缓解耕地压力的相关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