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租赁于1952年诞生于美国,作为较新型的金融工具,因其具有优化融资结构、完善金融市场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了不少发达国家与资本市场、银行信贷并驾齐驱的三大融资方式之一。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07年银行重新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增长势头强劲,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与此同时,其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我国目前融资租赁项目风险评价机制的建设已大大滞后于其行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将对融资租赁项目风险评价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完善融资租赁项目风险评价机制,提升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角度出发,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了我国融资租赁业的面临风险问题以及承租人、供货商、出租人三者间的风险传导关系,再依据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设计出融资租赁项目“资信+租赁物”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体系应用的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等环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提升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影响融资租赁项目的风险要素主要有信用风险、租赁物风险和其他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与政策风险)。基于风险理论分析之上,通过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构建融资租赁项目“资信+租赁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即构建以承租人风险为评价核心、以租赁物风险为评价关键、以统筹兼顾多方风险、动态调整为评价原则的融资租赁项目“资信+租赁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通过案例分析佐证融资租赁项目“资信+租赁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由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风险导向(承租人资信风险导向、承租人资信风险和租赁物风险共同导向)下,出租人的风险管理策略不同,进而推导出,出租人是在依据“资信+租赁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下的四等十级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和资信、租赁物的风险分项导向结果的基础上,确定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管理的类型、方式、侧重点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