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太赫兹光谱的油页岩热解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桦甸油页岩在100-800℃范围内的热解特性,获得了油页岩在不同终温下热解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油页岩中干酪根与不同矿物质的热解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取不同条件下制得的油页岩样品在太赫兹波段的光学参数,探究了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加热初始阶段(<200℃),油页岩中自由水以及结合水蒸发引起样品轻微失重以及太赫兹波信号强度增大。有机物热解主要集中在375-525℃之间,干馏油气析出量在470℃左右达到最大值。干馏气主要成分为C1-C5的小分子气态烃。除了气态烃还有其它气体产生,如H2、CO2、SO2、H2O等。在有机物热解阶段,由于热解过程中干酪根分子中极性官能团的脱除、大分子体系中各种分子内氢键被破坏、侧链支链减少等原因,太赫兹波信号强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在无机矿物的分解阶段,太赫兹波信号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特别是700℃以后样品对太赫兹波的吸收迅速增大。分解产物Ca O、Ca SO4、赤铁矿以及单质铁的出现是导致太赫兹波信号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方解石(含镁)在500-600℃之间迅速分解生成氧化钙微粒,氧化钙微粒继续反应生成Ca S,而方解石在分解的同时也会与气氛中的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Ca SO4,这三种反应同时进行,其程度随温度不同而不同。黄铁矿在500℃时的分解产物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含有少量六方磁黄铁矿。650℃时黄铁矿会同时发生氧化和分解反应,并形成一种具有复杂成分的多层核壳结构,700℃时则开始快速被氧化,氧化产物主要为磁铁矿并含有少量赤铁矿。经过800℃时的大面积熔融和再结晶过程,黄铁矿中出现了大片熔融的氧化铁与铁单质。
其他文献
由于页岩气以吸附和游离的方式赋存于有机质泥页岩及粘土矿物表面,在页岩气的开采过程中,会携带出大量的砂砾。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砂砾撞击管壁的次数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必然会对开采设备造成损坏,发生事故。因此为了探究冲蚀因素对于冲蚀的影响,本文将从实验的角度探究各因素对冲蚀规律的影响。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总结目前国内外冲蚀装置,在比选各类冲蚀装置优缺点后,自主设计一套气固两相冲蚀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气源
数字岩心具有与实际岩心对应的孔隙性和组分特性,前人在其基础上对岩石电性、声学特性、核磁共振特性、渗流特性,放射性特性等微观性质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避免常规岩石物理实验对实际岩心的伤害,重复利用。本文通过X-CT扫描法获得碳酸盐岩和砂岩的岩心图像,进行二值化后重建三维数字岩心,获取骨架和孔隙的位置信息,建立饱和多相流体模型,对碳酸盐岩心进行放射性特性模拟。与常规岩石物理模拟不同,基于数字岩心的粒子传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油气勘探水平不断成长,低阻油藏的储量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在实际勘探过程中的占比逐渐增大。形成低阻油层的原因复杂多样,如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粘土附加导电等。低阻油层的成因往往复杂多样而难以直接的解释。国内目前对于低阻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砂岩低阻储层部分,而针对碳酸盐岩低阻储层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与常规油层的测井响应对比,并结合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对低阻储层进行测井响应分析,判断其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程度不断加深,火山岩储层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是华北油田近年来勘探开发的新区块,在乌兰花凹陷的火山岩储层中发现了工业油流。作为可采储量评价的基础,后续开发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对火山岩储层进行有效性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岩心资料及测井资料结合试油资料对火山岩储层进行测井评价,发现储层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安山岩。花岗岩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受断层
克拉美丽气田岩性复杂,储层孔隙类型丰富、非均质性,纵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给储层测井评价造成了极大困难。针对目前勘探开发的难度要求,仅仅运用常规测井技术已远远不够,新的测井技术运用已经迫在眉睫,运用新的技术也能更好的解决现在油气田开发当中所面临的困难。相较与常规声波测井,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数据不仅可以测量纵波,还可以测量横波,并且获取更多地层信息,充分利用和挖潜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数据应用潜力将成为更好获取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实际开发表明,缝洞储集体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难以准确预测有效缝洞储集体,导致工区内高效井预测成功率偏低。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工区内已有的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地质、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入手,分析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总结储集体有效性影响因素,建立高效井地震识别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效井预测研究,对有效缝洞储集体进行预测,总结高效井有利目
艾卡断裂带位于四棵树凹陷的北部,是油气勘探的进一步重点研究区域。该断裂带西部三维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开发背景,但在该区域的数口钻井钻探失利表明其内部构造背景复杂,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断裂带西部三维区域。论文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分析主干断裂的应力情况以及地层控制作用,进一步对工区内的重点剖面及平面构造样式进行解析。最终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的构造进行恢复,并综合断层分析等内容对构造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储层预测尤其是针对河道砂体这类隐蔽性类型,想要获得储层的物性、岩性等信息,就必须要明确属性与储层参数的非线性关联。目前,机器学习得到广泛的应用及研究,不同工区不同储层也适用于不同的算法,算法各有优缺点。文章以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为主,并分析对比了支持向量机及BP神经网络,探讨在河道砂体厚度预测中的适用性。在对地震属性原理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基础上,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解,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可动性对预测致密储层开采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储层岩心进行物性参数测量、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实验,分析物性参数和孔喉结构参数的关系,并通过核磁共振实验评价流体可动性。结果表明:致密储层的孔喉半径小于常规储层,孔渗关系与常规储层大体相近,但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孔隙度关系较差,因此孔隙度不能作为评价致密储层的主要参数之一。将核磁共振实验与离心实验
癌症是当代医学的难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一般而言,癌症的发生往往与某些特征标记物的表达息息相关。然而,这些标记物在细胞内的表达量过低,常规检测方法往往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开发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高灵敏检测探针,对这些特征标记物的早期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就癌症治疗而言,目前发展了一系列有机或无机纳米材料用于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然而,这些纳米材料仍受到明显的细胞毒性、结构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