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为积极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新路子,构建促进和带动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平台,省、市政府决定在长沙设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人口管理、劳动就业一体化,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和谐共进的新型城乡格局,本文以稳步提高农民居住环境水平、妥善安排农民生产方式为总体目标,分“安居”与“安置”两条思路,对先导区农民安居安置进行了研究。
第一,科学界定了农民安居、安置的内涵,本文认为安居安置是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力要素合理布局为出发点,倡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将村镇布局、二三产业布局与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布局相结合的“安居和安置”。
第二,阐述农民安居安置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农民安居安置研究的理论支撑应重点考虑8种理论:区位理论、土地规模利用理论、点轴理论、门槛理论、农村聚落地理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
第三,对先导区内处于不同区位典型乡(镇、街道)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第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农民安居安置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区内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区外,提出先导区农民安居方案、安置方案和保障方案实施的措施。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区内,通过实施同化嬗变模式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使居民点形成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布局形态;通过“货币补偿+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安置模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安排。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区外,通过采用迁村并点、梳理改造、异地迁移集聚和生态田园模式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使农村居民点逐步形成“线状网络+块状”的布局形式;通过农业企业安置、农业服务安置、二三产业安置、安居社保安置等模式的安置,对区内农民的生产方式进行梳理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