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索原发性肝癌多次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患者的认知变化规律,从患者视角挖掘患癌后认知循环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为TACE患者的个体化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发展完善寻求依据。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扎根理论,立意抽样选取某省属三甲肿瘤医院介入病房住院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癌多次TACE(≥3次)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至资料饱和,结合参与式观察、撰写备忘录、个人反思及连续比较进行资料收集,遵循扎根理论的开放式、主轴式、核心式三级编码策略,分析资料获取主题,概括提炼形成范畴,并继续深入研究得出范畴间的动态关联。第二阶段采用类实验研究法,为避免组间沾染,方便抽样选取同一医院另一病房多次TACE治疗(≥3次)的肝癌患者60名,用抛硬币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31名)与观察组(29名),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科护理、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经专家组审定通过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lence Scale,CD-RISC)进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自访谈文本析出三大主题范畴,包括癌后以知、应对策略和认知结局。“癌后认知”是指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患病及多次TACE治疗后形成的对癌症本身以及患癌后机体健康、生活、社会角色转变等的认识,可分为“良性认知”和“癌性认知”(亦即“恶性认知”)两大类属,“良性认知”是指患者患癌后使自我认识过程趋向良性循环进程的认知,与之相对应的,无法进入良性循环进程的恶性循环所对应的认知状态即为“癌性(恶性)认知”;“应对策略”是指患者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内在自身调整”和“外在支持系统”两大类属;“认知结局”是指多次TACE患者不断进行认知调整后面临的结局,包含“良性结局”和“不良结局”两大类属。动态关联“认知——应对——结局”形成一个循环模式,即癌语后以认知循环,该认知循环有两大途径:一是“良性循环”,概括为“良性认知-积极应对-良性结局”;二是“恶性循环”,概括为“癌性认知-消极应对-不良结局”;两者相互转换时存在预警提示符,即某些词句的出现提示认知即将转入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是一个“正性适应循环”,由良性循环转变为恶性循环是一个“负性破坏循环”。依据CD-RISC表评分标准,对原发性肝癌多次TACE治疗患者进行心理弹性评分,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坚韧性、自强、乐观及总分评分分别为38.14±6.90、20.69±4.39、10.10±1.74和 68.93±12.05 分;对照组分别为 31.65±7.14、18.35±4.25、8.94±2.29 和 58.94±12.78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原发性肝癌多次’TACE术后患者的循环认知规律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发展完善TACE患者的个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