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户成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农民在获得最大自主经营权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均明确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农户从事兼业经营既是提高收入、增加就业的有力措施,同时又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农户为基本研究单位,通过安徽省甘薯主产区4个典型农户的案例及社区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农户(农民)的兼业经营行为、家庭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简要分析政府与农民的互动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综述国内外有关农户经济行为及兼业经营研究。 三、有关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基本理论的介绍,提出研究内容、基本假设、思路方法,介绍研究区域的现状。 四、通过典型案例和社区问卷调查资料实证研究两种方法,详细研究农户兼业经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兼业经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五、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1)农户兼业经营已成为普遍的家庭经营方式,非农经营收入已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且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的延长,家庭收入相应增加。同时,农户兼业经营尤其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甘薯等农产品加工业,还可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户所处的自然区位以及土地承包面积、税负、农产品价格等因素是影响农户兼业经营行为的外部因素。家庭劳动力数、劳动力负担系数、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个人经历、新技术采用、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家庭成员的社会政治地位、家庭决策模式等是影响农户兼业经营行为的内部因素。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明显差异。 建议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农户从事兼业经营,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非农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就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尽快健全县、乡级农业推广组织机构,在工作方法上推行“参与式农村发展”方法体系;加强农村信贷体系建设;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和对农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