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三联吡啶的功能性设计,制备了一系列4′-(吡啶)-2,2′:6′,2″-三联吡啶与CuI、CuCN和CuSCN的金属配合物。通过适当的控制反应条件:反应物比例,反应温度,溶剂,辅助配位剂等,成功的将配合物从简单的单核配合物发展为双核,多核,一维链,一维盒子,二维层以及三维网络结构。并利用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的表征和探讨。这些配合物的合成为三联吡啶类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及合成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共分3章: 第1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重点介绍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现状,并对四联、五联、六联吡啶的做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对论文选题意义做了概述。 第2章介绍了三联吡啶与CuI配合物的合成。通过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得到了4′-(2-吡啶)-2,2′:6′,2″-三联吡啶(L1)、4′-(3-吡啶)-2,2′:6′,2″-三联吡啶(L2)的7个配合物:[Cu(L1)I2](1)、[Cu2(L1)2I2]2[Cu2(μ-I)2I2](2)、[Cu(L2)I2](3)、[Cu2(L2)(μ-I)I(PPh3)](4)、[Cu4(L2)2(μ-I)2I2](5)、{[Cu(L2)I]2[Cu2(μ-I)2I2]}n(6)、[Cu2(L2)(μ-I)2]n(7)。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1)和(3)是简单的单核配合物,(2)和(4)已经发展为双核配合物,而(5)进一步发展为四核盒子状配合物,(6)和(7)则发展为链状聚合物。 第3章介绍了三联吡啶与CuCN与CuSCN配合物的合成。在水热和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7个4′-(2-吡啶)-2,2′:6′,2″-三联吡啶的配合物:[Cu4L1(CN)4]n(8)、{1/2[CU13(L1)2(CN)13(CH3CN)]}n(9)、[Cu5L1(CN)5]n(10)、[Cu4Fe1/2L1(CN)5·H2O]n(11)、[CdCu9(L1)2(CN)11(CH3CN)]n(12)、[Cu5L1(SCN)2(CN)4]n(13)、[Cu7L1(SCN)4(CN)4]n(14)。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8-14都是配位聚合物。其中配合物(8)形成单纯一价的二维层状结构,并通过π-π作用扩展为三维结构;配合物(9)形成纯一价的三维结构,配体支撑的Cu-Cu作用对于配合物结构的构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配合物(10)形成纯一价的穿插的二维层状结构,配体对于穿插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配合物(11)是混金属配合物,形成了阳离子配合物配体[Fe(Ⅱ)L12]2+和由CuCN构成的阴离子网络,其中Cu-Cu及π-π作用对于配合物三维网络的构成关键作用;配合物(12)也是一个混金属配合物,并形成了阳离子配合物配体[Cd(Ⅱ)L12]2+和由CuCN构成的阴离子网络,与配合物(11)不同,在配合物(12)中氰根对于配合物三维结构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配合物(13)则是一个混价Cu(Ⅰ)/Cu(Ⅱ)的配合物,在配合物形成过程中SCN-发生了部分分解,提供了CN-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