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以“幻想”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深受各个阶层读者的欢迎。本文分别选取《爱丽丝漫游仙境》、《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和《梦想家彼得》等三部有关儿童幻想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主人公的幻想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三部文学作品,无论是从作品本身角度,还是从作家的角度,都曾引起过学术界的关注,研究方向也多有不同。但从童话心理学的角度,鲜有人来解读这三部作品,对作品中“幻想”这一表现形式也少有深入地进行研究。本文运用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提出的童话心理学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对这三部儿童文学中的“幻想”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第1章探讨三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幻想世界的情境设置。通过分析得出,儿童的幻想世界更倾向于拥有一个半真实半虚构的背景环境。因为真实的环境能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童话世界;而虚构的元素则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希望和信心。第2章旨在分析主人公幻想世界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原因。主人公幻想中的人物,一方面来自于儿童不可协调的各种情感如恐惧、希望和爱的外化与投射;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真实生活中不可接受的复杂人性的变形。第3章研究主人公在幻想世界中的故事情节。在儿童幻想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斗争与融合,这样的情节体现了儿童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第4章则论述了幻想对于儿童成长的作用,分析主人公通过幻想,解决自身困难,走向成熟的过程。最后,本文对儿童小说中幻想的出现和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突出儿童幻想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儿童幻想看做以儿童自身为叙述者和主角的童话故事,通过结合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对童话故事的心理学解读,对三部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儿童的幻想并不是杂乱和无意义的,它们都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因此,在现实中,我们不应轻视幻想文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更不能忽略儿童幻想本身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