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睑裂斑(Pingueculae)是局部球结膜上微隆起黄白色结节的一种疾病,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翼状胬肉,是引起患者眼部不适而到眼科就诊的一种常见眼表疾病。临床上,睑裂斑患者常出现眼红、异物感、干涩感等眼表症状。尽管睑裂斑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以缓解,但睑裂斑往往以眼表隆起物的形态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容及外观,干扰角膜接触镜的成功佩戴,甚至反复发作慢性炎症,当这样的问题出现时,多数患者选择手术切除。
尽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睑裂斑的发生、发展和日光中紫外线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研究发现P53蛋白突变、胆固醇代谢增强、弹性蛋白变性、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修饰蛋白增多、年龄及泪液功能障碍等也参与睑裂斑发生发展,提示我们睑裂斑的发病机制远比想像中复杂,睑裂斑不是一个单纯的眼表疾病。
第一章:睑裂斑眼表上皮病变与泪液功能异常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睑裂斑患者泪液功能异常与眼表上皮病变及其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对12例(12只眼)睑裂斑患者,观察睑裂斑切除术前术后泪膜破裂时间(TFBUT)、泪液分泌(SchirmerⅠ试验),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例睑裂斑上皮细胞K14、K19、K10、MUC5AC、Pax6、Ki67、P63和K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结膜对照。
结果:在睑裂斑组织,Pax6、K19和MUC5AC表达下降甚至阴性表达,伴随K10和K14的表达增强,提示其异常上皮分化:而增殖指标Ki67、P63和K16的表达增强,提示睑裂斑较正常结膜增殖能力增强。睑裂斑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Ⅰ试验在正常值范围内,而TFBUT术后1个月较术前显著延长。
结论:睑裂斑上皮异常分化,以眼表上皮鳞状化生伴随增殖为主,破坏泪膜稳定,从而影响患者眼表功能。
第二章:睑裂斑与翼状胬肉的结膜上皮表型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睑裂斑与翼状胬肉眼表结膜上皮表型的差异。
方法v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各15例(15眼)睑裂斑及翼状胬肉患者,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例睑裂斑及15例翼状胬肉上皮细胞E—cadherin、β—catenin、K10、K14、K16、K19、Pax6、Ki67和P63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结膜对照。
结果:在睑裂斑与翼状胬肉组织,Pax6、K19和MUC5AC表达下降甚至阴性表达,伴随E—cadherin,beta—catenin,K10和K14的表达增强,提示其异常上皮分化;而增殖指标Ki67、P63和K16的表达增强,提示翼状胬肉较睑裂斑和正常结膜增殖能力显著增强。
结论:翼状胬肉上皮异常分化,类似睑裂斑以眼表上皮鳞状化生伴随增殖为主,但增殖程度较睑裂斑严重,这可能是临床上翼状胬肉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的病理生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