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在各种病原微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乳房红、肿、热、痛的疾病,该病引起乳腺组织微循环发生障碍、乳腺腺泡病变、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多种不同类型的病原感染奶牛乳腺是引起奶牛发生乳房炎的主要缘由之一。抗生素等西药在治疗疾病时的诸多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中药具有低毒或无毒、不产生细菌耐药性、无兽药残留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型中兽药被研发出来。芩红乳房灌注剂是在多种单味中药抗菌作用试验的前提下,根据奶牛乳房炎的中兽药辨证施治原则拟定组方,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组方中各味中药的量,在研发过程中,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从而研发出的新型中兽药制剂。目的:分离与鉴定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研究芩红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分离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芩红乳房灌注剂的镇痛作用与抗炎作用;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探讨芩红乳房灌注剂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采集内蒙古赤峰市某大型奶牛养殖场患奶牛乳房炎的病牛乳样92份,在实验室进行乳样的培养、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确定分离菌是否为致病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芩红乳房灌注剂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扭体法”与“热板法”研究芩红乳房灌注剂的镇痛作用效果;通过对小鼠灌服芩红乳房灌注剂后二甲苯致肿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变化,研究该药的抗炎作用;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小鼠的死亡情况以及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的一般生活状况、体重变化、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脏器系数变化情况,探究芩红乳房灌注剂的毒性作用。结果:从92份乳样中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73株,占分离菌的43.71%,无乳链球菌41株,占分离菌的24.55%,停乳链球菌22株,占分离菌的13.17%,大肠埃希菌有31株,占分离菌总数的18.56%。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4种细菌都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牛津杯”法结果显示,芩红乳房灌注剂3个剂量组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药物浓度越大,抑菌作用越好;该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31.25、62.5、62.5、125.0 mg/mL,MBC分别为31.25、125.0、62.5、125.0 mg/mL;镇痛试验结果表明,芩红乳房灌注剂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扭体反应次数相比生理盐水组差异极显著(P<0.01),镇痛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热板法”试验在60 min和90 min时高剂量、中剂量相比低剂量组均差异显著(P<0.05),且在给药的120 min低剂量的芩红乳房灌注剂和生理盐水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中剂量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0.01<P<0.05),说明低剂量组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高剂量、中剂量短。抗炎试验结果显示3个药物组均有一定的肿胀抑制作用,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且肿胀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急性毒性试验中药物的LD50无法测得,最大给药量为80 g/kg,最大耐受倍数为临床奶牛拟用剂量的2000倍;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发现,大鼠在服用芩红乳房灌注剂期间,生活状况无异常,该药物对大鼠具有增重作用,对其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均无影响。结论:芩红乳房灌注剂具有良好的抑菌、镇痛、抗炎作用,该药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