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重要及难点知识,内容枯燥而抽象,知识点多,且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密切,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本单元内容要求教师丰富学生对水溶液的认识角度,发展学生的认知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微粒观(微粒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及动态观(基于平衡的动态观),形成定量观及系统观。本文通过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的相关使用情况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问卷的研究,分析该部分存在的学习难点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对本章节的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在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时学习难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六点:(1)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类型不足、知识表征不恰当及缺乏结构化的知识组织,盐类水解知识点多且抽象复杂,在遇到新问题情境时,学生不能提取主要信息,易对一些无关的信息给予过多关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原型,这就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和问题的表征能力,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学习困难。(2)化学学习兴趣的缺乏,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知识枯燥繁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容易进入纯理论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3)抽象思维的发展滞后,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相比其他知识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微观想象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高二学生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化学语言比较抽象,学生不能通过感知的材料为基础去理解概念的实质并加以应用,这些就造成了学习的难点。(4)化学学习方法的欠缺,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中,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较低,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将新习得的知识纳入先前的认知结构中,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记忆阶段,不能把握概念的实质,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5)迷思概念的错误引导,本章节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往往将错误或不准确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这样容易产生迷思概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学生头脑中可能存在的迷思概念,积极思考,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6)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产生依赖心理,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时采取相同的思维模式,这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针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难点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加强相关资料的合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参考借鉴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科书上的习题使用,加强课程标准、教科书及考试说明的一致性。(2)采用分层思想的分析方法,分层思想包括两个层次:第一,解题思路层次;第二,分析溶液中离子变化的层次。解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采用分层思想,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均有所提高。(3)构建化学概念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概念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提高知识的提取和应用能力。(4)消除学生的化学思维障碍,要从这三方面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学习难点;重视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其化学学习意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5)开展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始终围绕此问题展开,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思维不断冲突并保持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6)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可以有效地建立平衡知识的逻辑体系等,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担,让新知识能够有效的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