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文化处于中华文化系统中的"边缘",以吉林省为对象的文化地理学研究乏善可陈,这与如今文化成为社会经济系统重要维度的潮流相悖。新文化地理学的兴起为传统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中的区划主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基于此,在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下,研究者解读了文化形成的过程,提取出文化形成、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即时间、人、地(空间)。以这三大基本要素为切入点,研究者以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统计、整理、挖掘出吉林省文化区划分潜在的历史依据、民族依据及自然依据。研究者严格秉承新文化地理学理念,确立景观认同为区划的核心概念。围绕景观认同这一概念,研究者搜集整理出吉林省内具有一定涉及频率的景观,并预设了景观分类体系。利用搜集整理的景观项,研究者设计了与吉林省内48个地区一一对应的调查问卷。根据经回收有效调查问卷所反馈的信息,研究者运用已建立的景观分类体系,对吉林省内48个地区所涉及的景观项分别进行了一次聚类。根据吉林省文化区划分的潜在依据,在一次聚类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各地区所涉及的景观项进行了二次聚类,确定了各地区具有的文化特质,验证了各地区的文化亚区归属问题,划分出吉林省的15个文化亚区。以吉林省各类地形地貌梯度性的空间分布情况作为吉林省文化格局的宏观轮廓,研究者划分出吉林省的4个文化大区。在研究者划分出的吉林省文化区中,吉西文化大区包括通洮镇、长乾、前松等3个文化亚区。吉中文化大区包括长春、农扶、榆德、四梨公等4个文化亚区。吉东文化大区包括吉九、辽源、梅辉柳、伊通等4个文化亚区。吉东南文化大区包括延龙图、敦化、白安通、集安等4个文化亚区。根据区划的数据及结果,研究者诠释出"吉林省范围内,随时间推移,各民族与地关系不断融合发展,由此产生并被集体认同的活动、意识形态的总和"这样的吉林省文化概念,解读了吉林省各文化亚区文化,总结出"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这样的吉林省文化特征,揭示出"吉林省文化的区域性差异巨大"、"传统文化特质发展遭遇瓶颈,新兴文化特质发展显现前景"这样的吉林省文化现象,提出"评选吉林省十大文化名城(区),促进区域文化平衡发展"、"’三位一体’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吉林省文化保护的新思路"这样的关于吉林省文化保护与开发及文化建设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理论层面上,将一定程度拓展国内文化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对国内文化地理学传统、新范式的融合予以启迪;实践层面上,将一定程度促进吉林省优秀文化的整合、地方文化认同、继承与发扬,对吉林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及文化建设予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