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保护葡萄糖的制备及在奶牛围产后期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研制出在瘤胃内保护率高的葡萄糖微胶囊产品,并将其添加到围产后期奶牛日粮中进行饲养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葡萄糖对围产后期奶牛体重、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分为如下三个部分进行:试验一、壁材及适宜浓度的筛选选取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IV和壳聚糖三种对p H敏感的材料作为壁材,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及制作条件,通过感官指标评定其不同浓度下包衣制粒效果,从而确定各类壁材的最佳浓度。研究表明,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IV和壳聚糖可在最适浓度下制备出的瘤胃保护葡萄糖微胶囊,颗粒较均匀,包衣完整,样品干燥不易发生粘连。试验二、瘤胃保护葡萄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保护效果评定将葡萄糖做为芯材,适宜浓度的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IV和壳聚糖三种对p H材料作为壁材,利用FLP-3流化床制粒干燥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出三种瘤胃保护性葡萄糖微胶囊,乙基纤维素-M、聚丙烯酸树脂IV-M和壳聚糖微-M。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检测三种瘤胃保护性葡萄糖微胶囊在瘤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试验中,乙基纤维素-M微胶囊在人工唾液及p H为6.6的缓冲液中培养2h~24h时,释放率分别为9.5%~15.52%和11.82%~35.69%,极显著低于聚丙烯酸树脂IV-M微胶囊和壳聚糖微-M胶囊(P<0.01)。用尼龙袋法进行瘤胃降解率测定,随着时间延长,三种产品的降解率均逐渐升高,但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在2h~24h内的释放率仍最低,即乙基纤维素-M微胶囊释放率<聚丙烯酸树脂IV-M微胶囊<壳聚糖-M微胶囊(P<0.01)。在瘤胃中的释放率为26.68%~48.62%,有效保护率达57.42%(k=0.03)。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壁材,可以得到稳定性较好的瘤胃保护葡萄糖微胶囊产品。试验三、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葡萄糖对围产后期奶牛体重、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营养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产前21天健康和体况相近的头胎荷斯坦奶牛2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日粮及饲养管理一致。其中,I组、II组、III组奶牛自分娩后第一天开始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每天每头添加200 g、300 g和400 g瘤胃保护葡萄糖微胶囊,IV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I组、II组、III组和IV组产后体重分别减少61.99 kg、43.2 kg、42.83 kg和62.66 kg,与IV组体重减少量相比,II组、III组差异极显著(P<0.01)。(2)II组、III组产奶量为26.68 kg·d-1·cow-1、26.84 kg·d-1·cow-1,极显著高于IV组24.49 kg·d-1·cow-1(P<0.01),I组产奶量为25.66 kg·d-1·cow-1和IV组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提高乳蛋白和乳糖含量,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产后7d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浓度,降低了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尤其III组与对照组比较,数值分别降低了18.45%和52.11%,差异极显著(P<0.01)。(5)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葡萄糖微胶囊对日粮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影响。综上所述:本试验利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瘤胃保护葡萄糖微胶囊产品,过瘤胃率达到57.42%。将其添加到围产后期的奶牛日粮中,可有效减缓奶牛产后体重损失,提高产奶量,提高血清中葡萄糖浓度,降低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建议围产后期奶牛日粮中瘤胃保护葡萄糖的适宜添加量为每天每头300g~400g。
其他文献
本试验主要探讨了laminin在奶牛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中的影响,同时对提高牛体外胚胎数量与质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IVP技术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为:卵母细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抗盐基因AtNHX1转入紫花苜蓿,培育出适合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抗盐性强的紫花苜蓿转基因新品系。本研究以我国农艺性状优良的丰产苜蓿品种新疆大叶苜蓿(产地
母性效应基因(maternal effect gene,MEG)通常被认定是只在卵巢组织及卵母细胞中特异表达,且目前已被证明在母型-合子型过渡(maternal zygotic transition,MZT),即母型调控向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学校管理问题日渐成为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管理队伍建设问题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以改革为契机,全面系统地加强管理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