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长期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fiovenous Fistulae,AVF)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最多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身体临近的浅表动、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肢体浅表接近的动静脉都可以用来建立内瘘,但为了不影响患者生活及穿刺方便,最常用的是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也称之为常规内瘘或经典内瘘。经典动静脉内瘘.头静脉动静脉内瘘(BC-Artefiovenous Fistula)是1966年Cimino和Brescia创立的,之后大受欢迎而一直在血管通路中居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尿毒症患者的老龄化,导致血管损伤的伴发症例如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建立和维持动静脉内瘘带给手术医师难度日益增大。
[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影响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早期失用的相关因素。
[临床资料及方法]临床资料: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需符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端侧连续吻合血管,手术在前臂的条件。符合条件的共245例患者,其中男性155例,女性90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44.18岁。
评价指标:早期失用定义为:1、血管吻合后静脉充盈不良;2、静脉端不能扪及震颤及听到血管杂音;3、首次血透时血流量<180ml/min;4、排除感染和穿刺所致的内瘘闭塞。
早期通畅定义为:1、血管吻合后静脉充盈好;2、静脉端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血管杂音;3、首次血透时血流量>180ml/min。
观察指标:早期失用率、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前后一周平均收缩压水平、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确诊尿毒症到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手术侧(左、右)。
数据统计及分析:本研究按照动静脉内瘘首次血透时通畅与否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对统计内容中的分组变量及等级构成比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检验法,数值变量的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u检验。所有假设检验均设为α=0.05的双侧假设检验,并根据p值得大小判断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文总共收集245例患者资料,随访到217例,随访率88.57﹪。随访到的217例患者中,早期失用组14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4.57。早期通畅组203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43.90。
217例患者总的失用率为6.45﹪。对不同基础疾病组之间早期失用情况的差异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没发现糖尿病肾病、IgA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对早期失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也即没发现动静脉内瘘早期失用与糖尿病相关。年龄、平均收缩压水平、红细胞计数及后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在通畅组和早期失用组之间差异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平均收缩压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通过X<2>检验发现主要是140mmHg~160mmHg组与其它收缩压水平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现年龄、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手术侧(左、右)在通畅组和早期失用组之间差异采用X<2>检验,均没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诊尿毒症距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u检验,结果显示没有发现确诊尿毒症距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我院3年来住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早期失用率为6.45﹪;
2.发现内瘘的早期失用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160mmHg对内瘘通畅有利; 3.没有发现糖尿病与内瘘的早期失用有关;
4.没有发现内瘘的早期失用与性别、年龄、红细胞比容、确诊尿毒症到手术时间间隔及手术侧与早期失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