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国三甲医院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防护体系的现况,旨在为今后改善急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可为国家今后制定和完善急诊职业防护标准规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6年3-5月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14家三甲医院的1212名急诊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我国三甲医院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表》和《医院安全氛围量表》。2.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防护的现况调研采用质性访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细致地了解我国三甲医院防护体系实施现状和急诊医务人员防护行为执行的现状。研究结果:1.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1.1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流行现状过去12个月内,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总体发生率为37.3%,锐器伤、破损皮肤的暴露、黏膜暴露的发生率分别为31.6%、8.9%、6.3%,发生频率分别为:0.88次(人·年)、0.38次(人·年)、0.43次(人·年),上报率分别为2.8%、12.9%、3.1%;安瓿瓶、头皮钢针、注射器针头、采血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器具,分别占51.3%、49.5%、33.8%、25.4%;掰安瓿瓶、拔针或拔针帽、患者不配合进行输液或抽血、分离针头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51.3%、29.5%、28.7%、24.3%;发生锐器伤后,94.3%医院人员能够正确做好即时处理措施;23.6%的(疑)污染的锐器暴露源未进行追溯;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中有25.6%的人暴露前未注射过乙肝疫苗。操作时碰到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是导致急诊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体液直接暴露(非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占39.8%,其中34.8%的暴露源未进行追溯;发生血液体液直接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有32.1%的人暴露前未注射过乙肝疫苗。1.2医院安全氛围现状医院安全氛围总体均分为3.98±0.62,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冲突和沟通(4.28±0.64)、管理与支持(4.21±0.69)、反馈和培训(4.16±0.64)、安全工作的阻碍(3.43±1.03)、清洁度和整洁度(3.41±1.01)。医院安全氛围与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呈负相关(P=0.000,r=-0.20)。2.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防护现况2.1急诊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实施现状尽管三甲医院均已建立了基本的职业防护体系,包括制度体系、防护措施体系和职业暴露追踪体系,但是各医院职业防护体系与临床医务人员实际落实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医院各体系落实到急诊一线医务人员的情况不一以及不同医院体系落实的情况也不一。2.2急诊科防护用品的配备及医务人员防护行为的执行现状65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其中55家配有安全型留置针,28家配有无针接头装置,36家配有螺口型输液器,7家医院配有洗眼设备。医生、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护工手卫生的依从率分别为57.7%、59.0%、57.3%、63.3%、46.4%;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静脉输液和采血操作时戴手套的依从率分别为:19.9%、14.5%、9.1%、和39.9%、36.7%、37.9%。注射操作过程中回套针帽、用手分离针头与针筒、锐器不立即扔入锐器盒的发生率分别为24.6%、43.2%、20.9%。结论:尽管目前三甲医院职业防护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医院现有的职业防护体系与医务人员实际落实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急诊医务人员依旧面临着较大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建议医院立足于自身临床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职业防护体系,积极构建良好的医院安全氛围,以改善职业防护体系的落实情况,确实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一方面可以优化上报流程、建立教育培训反馈系统、增加防护用品的投入、积极推广安全注射以预防暴露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职业暴露追踪体系的建设,实现对暴露后医务人员的实时监测,提高暴露者随访的依从性、增加急诊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率等以减少职业暴露后感染的风险,确实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