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是全球贸易增长的首要贡献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碳排放自2005年开始大幅增长,现已经超越美国跃升为全球第一,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履行碳减排责任,在2015年6月,提出了碳减排的目标:在2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是全球贸易增长的首要贡献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碳排放自2005年开始大幅增长,现已经超越美国跃升为全球第一,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履行碳减排责任,在2015年6月,提出了碳减排的目标:在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随着减排承诺时间的临近,我国碳减排的形势依然很严峻,而我国还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还要发展,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产业内部依然是以传统高能耗服务业为主,科技水平与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产业结构高级化依然处于低端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带来了压力和动力,需要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这是由于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是决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在相同总量或规模经济下,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则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相关分析模型,采用前沿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从静态到动态到空间逐层递增的分析框架,研究分析我国2000-2015年间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影响,揭示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中国省际碳排放提出可供借鉴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性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影响。以往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只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或产业结构高级化,鲜有同时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不论是从产业结构理论还是产业结构在实践中演进发展历史,都证明了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同时包含这两个方面。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基于两个维度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影响。(2)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动态分析模型。现有研究中,虽然通过因素分解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两者的线性关系,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碳排放具有长期性、动态性特征,忽视了在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碳排放会产生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本文在研究中考虑滞后一期变量对当期变量的影响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约束下,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动态调整分析模型,该模型的构建一方面研究分析了滞后一期变量对当期变量的影响以及碳排放是否存在着显著的路径依赖和惯性,另一方面也研究分析了在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我国碳排放的调整速度如何,调整速度的大小验证了节能减排目标是否是影响中国省际碳排量动态调整的重要因素。(3)从空间视角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而忽视了在空间维度下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缺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空间效应的检验,进而鲜有从上述两个方面,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影响。(4)根据空间计量经济学原理以及空间效应的概念,对空间效应进行再分解,以揭示区域间空间效应的影响机理。现有研究中对空间溢出效应的概念不清楚,多数研究只是简单地采用空间滞后解释变量的系数用来解释该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事实上该系数与它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存在偏差的,因此本文根据空间效应的概念,采用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对空间效应进行进一步分解,以求更加准确真实地估计解释变量的空间效应,揭示区域间空间效应的影响机理。
其他文献
自去年的美国大选以来,法国、英国的选举政治又一次次暴露出西方国家内部的政治分裂。民意的分裂使得以大众选举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制度的代表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如果被选出的官员和议员无法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意志,那么他们统治国家的权力又有多少合法性呢?这种现象还反映出西方国家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意与民心的矛盾。这里需要讲清楚两个问题:其一,作为一种制度,自由民主对共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二,自由民主的
卫星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容量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特点,能够有效补充和完善地面网络,尤其是可以为地面网络设施匮乏的地区提供灵活、便捷、低成本的网络接入服务。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多媒体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各类应用的蓬勃发展,众多互联网巨头与卫星企业纷纷开展了对所需传输功率低、传播延迟小、自由空间衰减小、可实现全球覆盖的低轨道卫星网络的研究。虽然卫星通信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发展
目的:评价口内扫描制取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数字化印模的准确度,初步探索口内扫描技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数字化种植导板制作的精度。方法:本研究的第一部分评价了口内扫描技术制取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数字化印模的准确度。首先通过体外研究评价内扫描技术用于制取牙列缺损模型数字化印模的准确度。设计6副游离端及非游离端牙列缺损模型,将模型置于仿头模中进行口内扫描(Trios3,3Shape,丹麦),并对每个
由于灵活的结构设计光子晶体光纤具有传统光纤不具备的许多优异特性,在光纤的气孔中进行材料填充可以极大地提升其性能、扩展其应用范围。利用光子晶体光纤体积小、微结构可调、易于集成化等优势,将其制作成光子器件已成为光电子器件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也越来越被科研工作者以及光纤制备企业所青睐。本文主要从结构设计和材料填充两方面出发,设计了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滤波器、折射率传感器和偏振分束器。通过对光子晶体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混入的岩石和选煤过程中洗排出来的废石,煤矸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工业废弃物之一,其大量堆存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同时煤矸石中含有丰富的铝资源和大量可利用的高岭土等矿物组分,是一种具有可利用价值的固废资源,由于煤矸石本身活性低,其利用效率并不高。煅烧活化是煤矸石活性激发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流态化悬浮煅烧技术可为煤矸石的热活化和制备煅烧高岭土产品开辟新途径,目前相关
在高铁、飞机、舰船等工业领域中,齿轮、轴承是最为常见的基础机械零部件。但是齿轮、轴承等机械零部件在正确装配、合理载荷、充分润滑等正常工况下最终仍会发生疲劳破坏,影响到整个机械系统的服务周期和可靠性。因此,这些基础零部件(齿轮、轴承)通常都需要经过表面硬化处理、涂层-基体及两相材料固结等强化技术来改变材料内部原有的应力场分布,提高接触材料的耐磨性和抗疲劳等特性。另一方面,尽量减少机械零部件材料内部固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受岩层地质结构变化和长期采场爆破扰动等因素影响,破碎岩体的稳定性控制问题一直是采矿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结合凌钢集团保国铁矿在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规模逐渐增加,开采过程中开拓采准工程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尤其是对矿山生产影响最大的下盘沿脉运输巷道的失稳机理和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1)论文从岩体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调查入手,采用S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基础,B2B平台作为第三方综合服务和信息集成平台,将信息优势融入到供应链服务中,集成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信息,实现供应链中信息的高度共享,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运用委托代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理论,以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研究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及其各参与者之间的融资决策具问题有重大意义。本文选择订单质押融资模式
氧化钇作为一种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的稀土氧化物,以其作为原料所制备的材料或制品具有优异的光、电、磁等特性,以及耐高温、耐腐蚀、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在玻璃陶瓷、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信息、高新材料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氧化钇材料难以烧结致密化以及抗热震性能差,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进一步提高氧化钇材料烧结致密化程度以及抗热震性能已成为当前研究氧化钇材料的热点之一
由于Petri网在语义精确表达、结果可视化以及对并发、异质问题的建模优势,成为混杂动态系统有效的建模工具之一。目前,存在一类同时包含离散事件、连续过程、时延特性、随机现象和冲突问题等特性的混杂系统,如水库防洪调度、导弹防御博弈、AGV自动分拣、仿人足球机器人、故障诊断决策等系统,针对模型语义复杂规则、多领域建模软件开发、混杂决策机制和复杂决策模型等混杂系统建模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