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白云凹陷的研究集中在白云主洼,对白云西洼油气勘探的研究工作和认识还很薄弱。本论文在系统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油气成藏静态要素的前提下,采用静态描述与动态模拟、宏观表征与微观刻画、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思路及方法,深入剖析了白云西洼的输导体系特征、成藏期次与时间等,综合评价了油气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和建立了油气输导模式,为下一步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决策和储量发现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白云西洼乃至珠江口盆地的油气的勘探开发。白云西洼珠海组和珠江组的砂体输导层是油气进行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主要沿中部构造脊进行长距离的运移和沿西南的构造脊运移。珠海组发育三角洲沉积的砂体输导层,砂体厚度为180~330m,砂地比均为0.2~0.6,有油气显示和油气包裹体,GOI值为1%~5%,砂体几何连通性和流体连通性均较好;珠江组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为北部厚,向南递减,砂体厚200~400m,砂地比为0.2~0.4,有油气显示和油气包裹体,GOI值介于1%~5%之间,QGF指数小于4,QGF-E小于40pc(photometer counts),砂体几何连通性和流体连通性均较好。研究区断层发育密度高,以正断层为主,各洼陷的边界断层发育具有继承性,单条断层分为平面式、铲式和坡坪式,多条断层组合类型为花状状、Y形、X形及阶梯状,断层倾角主要分布在20°~60°间,SGR值大多小于15%,断层侧向不封堵。粤海组和万山组沉积时期(10~2.59 Ma)断层活动速率最大,为19.1 m/Ma。利用地震反射剖面、测井资料和地化资料识别出白云西洼T80和T70不整合面,利用录井岩性和测井曲线响应识别白云西洼不整合纵向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底部砂砾岩段,不整合面之下风化粘土层以及半风化淋滤带。白云西洼不整合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能有效的对油气进行侧向输导,油气从高势区向低势区沿不整合进行侧向运移。白云西洼烃源岩生烃早,持续时间长;断层剧烈活动期晚,主要为东沙运动时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经断层垂向运移至上部储层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圈闭形成时间早于油气运聚时间。因此,白云西洼输导体系在时空上与烃源岩、储层和圈闭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有效的输导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