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造山带横贯中国东部,是中国大陆南北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极大关注.随着近些年来进一步研究,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北秦岭构造带夹持在宝鸡—洛南—栾川断裂带和商丹断裂带之间,其组成及结构构造既不象其北侧的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带那样与华北板块相似,也不象其南侧的南秦岭构造带那样与扬子板块相似,在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各方面均具有独特性,从大地构造意义上说,它才是中国大陆南北之间的真正分界带,也是解析秦岭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演化的关键区段.该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认识为指导,采用以构造解析为主线,结合在研究造山带不同地层系统、岩石组合、接触关系、沉积环境及构造变形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构造事件、确定性质和构造作用过程,探讨北秦岭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对北秦岭地区前石炭纪变沉积—火山岩地层系统(宽坪群、陶湾群)进行构造解析,以及构造面理定年数据表明,秦岭及邻区志留纪至早泥盆世经历了区域性的重大构造事件,相当于加里东事件,该事件代表了秦岭早古生代洋盆闭合、陆—陆碰撞造山的造山事件,并可恢复加里东古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局.相应的造山前陆盆地和磨拉石建造的形成时期应该在晚志留—早泥盆世,但该造山带已被后期构造的强烈叠加改造而呈残留状.尤其是印支期陆内俯冲造山作用造成仰冲一侧的剥蚀缺失和俯冲一侧的掩覆缺失.通过对石炭—二叠系的沉积学研究(岩石特征、组合分析,粒度分析,物源分析),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它们代表了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结束后,由于海西期沿商丹断裂带左形走滑拉分断陷而形成的上叠于主体由前石炭纪变质(沉积)地层构成的北秦岭山地之上的一系列小型山间断陷盆地的沉积.在解析区域变形变质特征,岩浆侵位的构造演化和北秦岭区石炭—二叠纪残余盆地分析基础上,认为秦岭—大别造山带现今的残余的加里东造山带,可能经历了震旦纪—早古生代洋盆发育,奥陶纪洋盆俯冲,志留纪—早泥盆世碰撞造山,洋盆消失,石炭—二叠纪沿商丹带走滑拉分断陷形成上叠于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之上的石炭—二叠纪沉积盆地的盆山转换过程.华阳川韧性剪切带416-419Ma定年数据的获得可能提供,小秦岭区段的主要构造应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所致,后期构造应以断块运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