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当人们面临生命威胁时,人们需要运用创造力来对这一情境迅速想出并选取好的应对措施,而创造性地应对措施往往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在威胁情境下,人们不仅要产生一系列应对想法,还要最终选择一个想法加以实施,这两个过程都会影响人们在威胁情境下的创造力水平。人们发现影响创造性想法产生过程的因素对创造性想法选择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对以往大部分的创造力研究集中于创造性想法的产生阶段,关于创造性想法选择阶段的研究数量不多。另外,在众多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中,本文关注的是趋近-回避框架下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在动机的趋近-回避框架下,趋近水平的动机和回避水平的动机对创造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情境性的趋避动机和长期趋避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情境性趋近动机与长期趋近动机通过增加认知灵活性来促进创造力,而情境性回避动机与长期回避动机通过增加认知投入来促进创造力,且回避动机仅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会促进创造力,其他情况下则对创造力无益。但是,以往很少有研究会将长期趋近-回避动机与情境性趋近-回避动机同时纳入研究。而在威胁情境中,人们的创造力水平不仅要受到该情境带来的情境性回避性动机的影响,也会同时受到自身的长期趋近/回避动机的影响。鉴于此,本文考察了以下几点:(1)长期趋近-回避动机与威胁情境中的情境性回避动机线索是否会发生“匹配效应”,即长期趋避动机倾向与情境中趋避动机一致时,被试的创造力任务表现更好;(2)不同种类的情境性回避线索会对创造力产生怎样的影响;(3)不同种类的情境性回避线索是否会影响它与长期趋近-回避动机的“匹配效应”;(4)创造性想法包括新颖性,有用性两方面,本文涉及的两个自变量会对创造性想法的两个方面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最后(5)上述因素在创造性想法的选择阶段和创造性想法的产生阶段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选取了长期调节定向和威胁性刺激的指向性作为自变量,长期调节定向的类别可以区分个体的长期趋近-回避动机倾向,而威胁性刺激的指向性则区分了情境性回避动机线索的不同种类。本文通过三个实验探索了上述问题:实验一使用中文修订版的《调节定向问卷》对被试的长期调节定向进行测量,随后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指向性不同的威胁性视觉刺激,被试面对威胁性刺激时,需要对新颖性和有用性不同的威胁应对想法进行二项迫选。实验二将采用“老鼠-迷宫范式”对被试的情境性的促进/预防定向状态进行诱发,随后重复实验一的步骤,以排除不同类的情境性趋近/回避动机之间相互作用的干扰。实验三则考察调节定向和威胁性刺激的指向性这两个因素对创造性想法产生阶段的影响。最后我们发现:(1)在实验一中,人们分别在长期预防定向和指向别处的威胁性刺激这两个水平下会选择更新颖及创造性的想法。且人们的长期调节定向(长期趋近-回避动机)与威胁情景中的回避线索发生了“匹配效应”,创造性想法选择阶段中,“匹配效应”表现在人们进行创造性想法选择时,长期趋避动机倾向与情境中的回避线索“匹配”的被试更偏好于选择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同时,无论威胁刺激是哪一种,“匹配效应”都显著存在。(2)在实验二中,虽然状态性调节定向诱发效果显著,但状态性调节定向对人们的新颖性偏好、有用性偏好和创造性偏好均无显著影响。并且两个自变量在因变量的三个指标的测量中均未发生交互作用。这表明不同类的情境性趋近/回避动机之间不影响,即验证了实验一中的“匹配效应”确实来源于长期趋避动机倾向和情境性回避动机线索之间的作用。(3)实验三发现,人们分别在长期促进定向和指向自己的威胁性刺激这两个水平下会产生更新颖及创造性的想法。并且只有在情境中的威胁刺激指向自己时,长期调节定向才会与情境中的回避线索发生“匹配效应”,表现为预防定向的个体面对指向自己的威胁性刺激时,会产生出更新颖,更有创造性的想法。但是,在总体以及其他水平上,人们的创造力主要受长期调节定向的指引。此外,对比实验一与实验三的结果,我们发现个体的长期调节定向和威胁性刺激的指向性这两个因素对创造性想法的选择阶段和产生阶段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本文一方面验证了在危机情境下,长期趋避动机和情境性回避线索会同时出现时,会因为动机本身的相互作用,而在创造力表现上产生“匹配效应”,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在创造力的不同阶段,上述因素的作用也不同。这扩展了我们关于趋近-回避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认识,为创造性想法的选择阶段增添了实证证据,同时也增进了我们对创造力不同阶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