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位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在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出现年轻化。子宫内膜癌病死率及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侵袭与转移机制十分必要。E盒锌指蛋白(zinc finger E-box-binding protein,ZEB)是胚胎发育中必须的转录因子,ZEB蛋白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衰老、凋亡、侵袭、转移和间质血管生成等方面调节恶性肿瘤进展,也有研究表明ZEB蛋白基因突变能够引起不同的生理畸形,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和血清蛋白浓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推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ZEB1蛋白发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目的是为子宫内膜癌早期发现及诊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116例,包括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标本1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81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69例;特殊类型癌12例包括:癌肉瘤2例,浆液性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鳞癌6例,由于特殊类型病例较少,故单独研究);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是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在2009年制订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规定进行的:Ⅰ期和Ⅱ期56例,Ⅲ期和Ⅳ期13例;按分化程度分为三级:G1:23例,G2:27例,G3:19例;子宫肌层浸润≥1/2的21例,无或子宫肌层浸润<1/2的有48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患者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52.14岁。以上标本均由吉大二院病理科手术病理确认,且所有患者取标本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上述116例病例组织标本取材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组织进行标记染色,以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中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将108例患者入院后抽肘静脉血4ml(包括20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1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12例特殊类型癌),以3500r/min共离心5min,取上清液置于-80℃液氮罐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测定ZEB1蛋白表达水平。本实验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组计数资料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2%、20%和5%,ZEB1蛋白在三者组织中阳性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2、子宫内膜癌中ZEB1蛋白的表达水平如下:临床分期III-IV期明显高于I-II期,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0);ZEB1在深肌层浸润组中阳性率高于浅肌层浸润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ZEB1表达阳性率在低分化高于中分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ZEB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ZEB1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P>0.05)和年龄(P>0.05)无关。3、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血清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52±0.18Pg/ml、0.62±0.07Pg/ml、0.07±0.03Pg/ml,ZEB1蛋白在血清中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其表达水平与组织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1、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均有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指标之一。2、子宫内膜腺癌中ZEB1蛋白表达与腺癌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检测ZEB1蛋白表达程度可能作为子宫内膜腺癌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3、ZEB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血清中的表达增加,血清检测ZEB1蛋白浓度可以间接反应组织中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组织与血清中表达呈正相关,提示ZEB1有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