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此环境下,在中共的倡议和坚持下,为挽救民族危机,两党决然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并开启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与初次合作相异,此次合作,国共双方采用了党外合作的形式,在保持各自组织机制独立运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而包含其中的国共双方的舆论平台的构建,尤为显著。“新闻界之努力与否,努力途径之正确与否”成为“直接决定抗战建国成败之重要力量;①蒋介石也曾说:“今当我国努力抗战之时,我新闻界为国奋斗责任之重大,实不亚于前线冲锋陷阵之战士”②,为此,中共以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新华日报》、《群众》为平台,盛邀国民党以及社会大众参与,引领抗战舆论的导向,构建起以国共为主导,社会大众普遍参加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舆论平台。八年抗战,以此舆论平台为中心,国共双方在新闻宣传和社会活动上有力地推动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此舆论平台的有效运行,在维护国共团结,坚持抗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迄今为止,学术界涉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但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在舆论层面所进行的合作,尤其是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为载体建立起来的舆论平台,却尚未见有相关的专题性研究。有鉴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舆论平台在抗战时期发挥的巨大的历史作用,具体论述舆论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无疑具有深厚的历史蕴涵,以及现实意义。探索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在抗战时期是如何维护国共两党及社会民众团结一心积极抗战的历史可以为新时期第三次国共合作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依据,同时努力构建两岸政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推动新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和海峡两岸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梳理出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的运行与实施机制,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的功能与特点。全文在逻辑结构上由导言、正文四部分及结语构成。在导言部分,阐述了为什么要选择本论题及其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现状作了检索和述评,同时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做一界定。第一部分: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的确立与发展。本部分主要阐述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建立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从适应抗战的需要、保证国共合作顺畅的需要、舆论宣传的需要三方面论述其建立的背景,其次从舆论平台形成、发展和结束三个阶段来厘清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的运作与实施。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部分主要从国共两党对政治议题的争议与斗争,对军事议题的争论与合作这两个在当时两党合作最大的分歧的议题切入,通过国共两党对这两大议题的态度和意见在《新华日报》、《群众》上的争论来阐述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是如何运作和实施的。第三部分: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的功能与特点。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在功能方面具有舆论导向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凝聚民心功能;在特点方面具有团结与斗争、包容与多元、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人民性的典型特征。第四部分: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的意义。通过第二三部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得出经验与现实意义,为新时期第三次国共合作提供启示和借鉴,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结语部分:阐述了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及论证的合理性,并希望能对新时期台海关系的发展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