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最有影响的黑人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的意义。埃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问世翌年便获美国全国图书小说奖,作品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黑人文化、生活体验和身份意识,文学评论界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有人甚至把该小说视为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但对于埃里森,评论家各执一词、褒贬不一。激进的左派评论家如理查德·奈特等,抨击埃里森丧失了黑人抵抗文学的阶级立场,出卖了黑人族群;而温和的评论家却对埃里森大唱赞歌,认为他将文学写作与意识形态宣传区分开来,虽有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主见,却从未在文学作品中公然宣扬,因而是一位极其高明的黑人作家。同样的议论也适用于埃里森身后出版的《六月庆典》,该作品使他又一次站在批评的风口浪尖。埃里森仍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力图用文学的笔触展现被白人有意忽视的黑人文化、意识中的人性。埃里森认为,掌握了话语权的白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黑人作为“他者”进行再现,并将生理上的肤色差异提升为一种本质,成为文化和人性的差异,进而基于肤色在族群之间划定文化界线。本文试图从《六月庆典》小说中人物、故事和写作手法入手论证埃里森揭露以肤色差异区分种族优劣的荒谬,揭示种族界限的虚构性,颠覆白人的文化霸权,并呼吁种族间的平等和多元共存的种族观。论文第一章试图分析黑人悲剧命运和低劣身份的真实本质—白人对黑人的他者再现。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白人族群掌握了话语权,肆意歪曲或忽视黑人的人性、文化和精神,将黑人视为他者,藉此建构自己优越的身份,使黑人沦为白人自我身份建构的牺牲品。三小节分别论述了强大的白人至上意识形态如何扼杀自然的爱人和黑人的生命,黑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白人如何隐秘地强化黑人弱势形象。论文第二章分析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表演行为,进而揭示种族身份的表演性,以从根本上颠覆本质主义的种族观。身份没有固定的本质,是一定环境下的存在,是“风格化的重复表演”。小说中的表演行为有两个层次:舞台上的表演和生活中的表演。宗教仪式上的表演为布里斯设定了一个新的身份—基督,表演第一次改变了他的身份;宗教仪式上的表演虽然只局限在舞台上,但却给了布里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演可以重塑身份,于是,生活中的布里斯通过表演为自己建构了一个全新的身份。身份的表演性从根本上否定了本质主义种族界限。论文第三章探讨了埃里森对种族问题的态度。埃里森通过颜色象征表达了自己对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密不可分的信念;呼吁黑人和白人正视美国文化和身份的多元性,正视自己的身份,以追求萨特所言的本真身份和自为的存在;通过布里斯放弃本真自我的悲剧,表达了对坚持本质主义种族界限、追求片面自我的担心和警告。论文同时从一个侧面回应了理查德·奈特等人对埃里森的抨击。埃里森从未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未背叛黑人族群;相反,他对黑人同胞所遭受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悟,但他从未使用文字暴力以反抗这些不公,而是用理性的思维和人道主义的关怀以教育他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