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北方的河流以及一些大型调水工程在冬季会发生封冻现象。要想防治河冰引发的灾害,就要深入冰层内部掌握冰生长各阶段的特性。探地雷达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勘探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到冰层探测中。但在河冰领域,其仍然存在图谱解译困难、测量过程受时间空间限制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建立冰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建立常见冰下结构体的图像特征库。基于无人机载雷达技术,对黄河什四份子弯道冰层进行了探测,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的河流以及一些大型调水工程在冬季会发生封冻现象。要想防治河冰引发的灾害,就要深入冰层内部掌握冰生长各阶段的特性。探地雷达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勘探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到冰层探测中。但在河冰领域,其仍然存在图谱解译困难、测量过程受时间空间限制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建立冰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建立常见冰下结构体的图像特征库。基于无人机载雷达技术,对黄河什四份子弯道冰层进行了探测,提取冰厚及雷达图谱,验证其冰厚测量精度,解译实测冰层雷达图谱。通过信号处理方法对雷达原始数据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信号处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冰层中异常体回波强烈,通常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双曲线特征。圆形异常体呈现规则的双曲线,矩形异常体呈现顶端较平的双曲线,层冰层气回波为多条顶端较平的双曲线上下无间隙排列,层冰层水回波表现为多层矩形含水带回波叠加,破碎带呈现多条双曲线无规则叠加形态,裂缝呈现与界面回波相切的双曲线。含水异常体处发生强反射,会呈现多条反射波。(2)不同形态的冰-水界面反射波形态不同。水平和斜界面回波为一条直线,上起伏界面回波为三条直线,下起伏界面回波呈两条水平线和中间下嵌的双曲线形态,波浪型、大锯齿及小锯齿型界面回波为双曲线交叉叠加成的不规则渔网状波形,波浪形界面回波能量强,大锯齿回波顶端出现绕射波,小锯齿回波能量弱,反向弯曲界面回波呈现两条位置不同的双曲线。(3)什四份子弯道冰厚分布不均匀。纵向冰厚沿程逐渐减小,2019年凹岸侧冰厚多在70-80cm,凸岸侧多在50-60cm,2020年凹岸侧冰厚多在60-75cm,凸岸侧冰厚多在50-60cm,清沟断面冰厚呈小-大-小趋势。机载雷达稳封期冰厚测量误差2019年多在5%以下,2020年多在10%以下。开河期冰厚多在13cm左右,凹岸侧平均冰厚14.29cm,凸岸侧平均冰厚11.39cm。(4)实测雷达图谱可参考正演模拟图像进行解译。弯道凹岸冰层下多含水带、裂缝、破碎带等异常结构,凸岸冰层较均匀,开河期冰层雷达图谱基本分平整冰层、复杂冰层、清沟及完全消融等四种,深层信号处理可呈现多角度的雷达图谱。(5)电磁波在冰层中传播速度会受到冰层介电特性、冰体结构及冰层界面平整度的影响。在黄河冰层中传播速度在15cm/ns-17cm/ns之间,黄河冰层介电常数多在3.2上下浮动。
其他文献
种子丸粒化是在种子包衣技术基础上为了满足现代农业精量化播种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种子处理技术。针对目前冰草种子丸粒化包衣过程中存在的种、粉间混合均匀度较差、丸化合格率较低等问题,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冰草种子丸粒化振动包衣机,采用振动与旋转的复合运动以及优化丸粒化包衣工作参数来促进种、粉间充分且均匀的混合,以此提高冰草种子的丸化合格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设计了冰草种子丸粒化振动包衣机供料系统(种子、
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半翅目:盲蝽科)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多食性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的集约化种植和作物品种轮作的增加,使牧草盲蝽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加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本文监测了牧草盲蝽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并在室内开展了牧草盲蝽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品系选育、风险评估及抗性机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牧草盲蝽的可持续、高效科学防
科尔沁沙地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生态系统复杂、脆弱。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正面临着荒漠化加剧、景观破碎度加重等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的威胁,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以支撑区域生态的科学建设和管理。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生态健康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因此本文以科尔沁沙地内陆闭合流域为研究区,以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地貌单元为重点研究区,利用无人机、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也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着河套灌区大规模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地下水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论文针对河套灌区大规模节水改造工程对于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永济灌域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概率分布的角度探明了节水改造背景下永济灌域地下水演变规律,预测了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埋深,明确了地下水化学物质来源及咸化成因,探明了不同时期防治土壤盐渍化时的临界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主要结论
内蒙古河套灌区模袋混凝土渠道衬砌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经受季节性冻融作用,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表皮剥落等耐久性破坏问题。本研究基于现役模袋混凝土的配合比,掺加粉煤灰和硅粉等河套灌区的固体废弃料等量替代部分水泥配制混凝土。通过宏观及微观试验,研究模袋混凝土在冻融环境下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探究模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机理以及分形特征,为模袋混凝土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以及严寒地区推
土壤盐渍化和干旱缺水是制约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抬高暗管排水出口高度,控制排水可减少田间排水输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暗管自由排水基础上进行控制排水,对防治土壤盐渍化和缓解干旱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选取暗管排水试验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试验监测,探讨土壤水盐分布与空间变异状况受排水方式的影响;讨论控制排水的节水控盐效果;利用HYDRUS-2D模型对比不同出口控制高度
灌溉淋洗盐分与暗管排水工程结合可显著提高脱盐效果。生物改良也是盐碱地的改良的主要措施,不同的耐盐作物对盐碱地的响应也不同。本研究在暗管排水条件下,施加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探讨不同耐盐作物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及土壤酸碱度的响应。共设计了3种灌溉处理,分别是无灌水对照处理(“1”)、节水灌溉处理(“2”)、传统灌溉处理(“3”);分别选取油料向日葵(YK1、YK2、YK3)、高丹草(GD1、GD2、GD3)
为揭示植物根系的固土抗蚀机理作用,且在植被恢复和重建中可以为选择优良水土保持物种提供一定基础力学数据。本文以两种典型的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单根拉伸试验、根土复合体剪切试验和根土界面摩阻试验,研究两种植物根系受拉受损后愈伤自修复的力学特性、瞬时
“蒙古族家具纹样”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蒙古族的千百年光辉文化,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创造,更是一种融合了民族精神和思想情感的视觉艺术形态。蒙古族纹样种类多、图案混杂,有着厚重的线条和华丽的色彩,从它形成一直到现在,在各个时期都被广泛应用。人们获取到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视觉,而图像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重要载体,由于岁月变迁、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蒙古族家具纹样的模糊不清、边缘失真等问题,因此提高蒙古族
居室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隐患成为当下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负氧离子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缓解居室空气污染现状,提升空气质量,以人工林速生杨木为基材,在改善低密度、低强度与易皱缩变形等材性不足的同时赋予其更多样化的功能。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矿产资源六环石为改性材料,采用真空浸渍技术及水热法,分别将六环石与二氧化钛引入木材,制备具有释放负氧离子功效的新型保健功能型木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