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芩苷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利尿和解热等生物活性,其分子中存在羰基、羧基和大量羟基等富含孤对电子的基团,能与金属离子发生配合反应。本课题组先前的研究表明,黄芩苷铜配合物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菌种的抗菌活性较黄芩苷强,对肺癌细胞A549和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也强于黄芩苷。本文考察了黄芩苷铜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通过小鼠肝损伤模型观察黄芩苷铜对肝酶活性和肝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研究了黄芩苷铜对炎症反应的抗炎活性。将黄芩苷铜溶于1%的NaOH溶液中,配制成30μg/mL的溶液,分别在60℃高温、相对湿度90%±5%、1500lx±500lx强光照射下于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后用紫外法在289nm处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对黄芩苷铜溶液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溶液的含量变化大于5%),高湿和强光对黄芩苷铜溶液无明显影响(含量变化在5%以内)。黄芩苷铜对小鼠肝损伤影响的研究分八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为单纯给药组,分别给小鼠肌注低、高剂量黄芩苷铜(50mg/kg,100mg/kg)和灌胃联苯双酯(150mg/kg);第五组为CC14模型组;第六组、第七组和第八组为模型给药组,分别给小鼠肌注50mg/kg.100mg/kg黄芩苷铜和灌胃150mg/kg联苯双酯,末次给药2小时后分别腹腔注射CCl410mL/kg(1%,v/v).除空白组和CC14模型组外,各试验组每日给药一次,连续12日。禁食16小时后采血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单纯给药黄芩苷铜组小鼠的肝指数和肝细胞形态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变化;注射CCl4后,小鼠的肝指数、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减少;黄芩苷铜能明显降低CC14引起的小鼠血清转氨酶升高、降低肝指数和增加肝脏SOD的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HE染色发现,黄芩苷铜能减轻CCl4引起的小鼠肝细胞的炎性浸润和肝索紊乱程度。说明黄芩苷铜对CCl4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取空白组、单纯给药黄芩苷铜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小鼠的肝脏各1.0g,酸化后用水定容成50mL,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鼠肝脏中铜离子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50mg/kg)和高剂量(100mg/kg)黄芩苷铜在小鼠肝脏内的蓄积量分别是3.83ppm和5.94ppm,未超过中科院报道的LD50110PPm。所以本文中小鼠体内的铜离子未超过限量,不会引起重金属中毒。黄芩苷铜对小鼠耳肿胀影响的研究分四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给小鼠肌注50mg/kg和100mg/kg黄芩苷铜;第四组为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给药20mg/kg地塞米松。除空白组外,各试验组每日给药一次,连续12日。末次给药后在每只小鼠右耳均匀涂二甲苯30μL致炎,左耳不涂为自身对照。致炎1小时后处死小鼠,用打孔器在同一部位取下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来表示炎性肿胀程度,并求出肿胀度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50mg/kg)黄芩苷铜和高剂量(100mg/kg)黄芩苷铜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高剂量(100mg/kg)尤为明显,抑制率达59%。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铜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炎作用,在室温条件下性质稳定,易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