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维尔纳·科勒的规范性等值理论,以莫言《檀香刑》及其德译本为研究对象,文章采用了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探析莫言小说《檀香刑》中比喻现象的德译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对等问题。研究由理论梳理与实践分析两大部分构成。理论部分首先探讨了比喻的定义、分类以及在翻译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同时引入了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勒的等值理论。该理论针对比喻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观点,主要包括翻译等值的五项原则:外延等值、内涵等值、语言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审美等值。在实践部分,首先根据科勒对比喻的分类,归纳出源文本中的典型比喻翻译,并结合德语译文整理出186处词汇性死喻、214处比喻性习语、94处创造性比喻的翻译。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译者所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译文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尽管中德两国文化和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译者仍旧在翻译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比喻表达上的相似点与共同点。然而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以及译者的理解方式,大量比喻的翻译很难在原文与译文中达到对等。本文根据等值理论的五原则也发现了德文译本中出现明显的选词错误、漏译、生硬直译、缺乏必要的形象转换与文化调整,使许多原文的精髓没有传递给德语读者,这不失为一种遗憾。在对词汇性死喻的翻译中,外涵等值、内涵等值以及语用等值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死喻被限制在语言和文化的传统框架中,翻译时可不必拘泥于词汇本身的喻体;而对于比喻性俗语的翻译,译者并不是仅仅考虑到语用等值,她同样重视文章的文体风格与内涵等值。译者可以通过译语中的习惯性表达转换原文中习语的表达方式,另外必要的诠释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必不可少:在对于创造性比喻(体现作者风格)的翻译中,形式审美等值起到了主要作用。译者在对创造性比喻的翻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直译的方法,大胆照搬了原文的结构,使德语译文的表达方式偏离了德语的表达习惯,从而使译文达到了形式审美等值。本文是对莫言小说《檀香刑》中比喻德译的一个尝试性研究。科勒的等值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希望能借此弥补对比喻德译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