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二矿1103采面为11号煤层首采工作面。1103采面回采巷道布置于9煤采空区下方,巷道支护存在多种不利因素:第一是11号煤层与其上方的9号主采煤层平均层间距只有5m,顶板薄,受9煤多次采动影响,11煤顶板已遭受破坏;第二是顶板薄,不能采用常规的垂直锚索(长度7m);第三是顶板岩性较差,为薄层细砂岩、泥岩、薄煤夹层等组成,强度低,较破碎;第四是井工二矿东西北三个方向受露天矿开采影响,地层中的水平应力可能出现拉应力,对顶板稳定不利;第五是巷道断面大,宽度5.5 m,高3.5 m。论文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1103首采面回采巷道布置和支护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9煤开采对底板破坏深度为5.4 m,判断11煤与其上方的9煤主采煤层为近距离煤层。分析得出9煤保护煤柱为稳定煤柱,11煤回采巷道布置应选择内错式,计算得出11煤1103采面回采巷道内错距大于等于18.5 m,对9煤支架进行压力监测,推断离煤柱30m范围内支架对底板破坏较小,最终确定1103采面回采巷道内错距为24m。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巷道采用锚杆与桁架锚索联合支护方案。论文采用FLAC数值模拟计算,对比桁架锚索在不同参数(桁架锚索中的锚索角度、锚索长度、孔口到巷帮距离和顶锚杆根数)条件下巷道支护效果,优化了桁架锚索支护参数,最优支护参数为:锚索角度为60。,锚索长度为5m,孔口到巷帮距离为0.2 m,顶锚杆根数为6根。设计巷道支护方案并应用于现场。经过对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和顶板离层量矿压观测,顶底板移近量小于30 mm,两帮移近量小于100 mm,顶板离层量大多小于10 mm,巷道围岩属于小变形,支护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钢结构作为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由于其自身各方面的优越性而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耐火性能差是钢结构的一个致命弱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钢结构的抗火性能以及火灾
近年来页岩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页岩地层微纳米级孔隙、非达西渗流等理论的创新,则为页岩气的工业化开采奠定了基础。页岩气藏储层性质为低孔、低渗,所以页岩气藏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