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是对一个特定地方的专属名称,是当地人对特定位置、形态的地点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继而被更多大众所熟知并使用。地名不仅是地理形态的一种反映,也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认知,折射出当地历史传统、价值理念,因此也可以说地名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因此,有必要对地名命名背后的认知过程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探讨,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方名称的由来及背后蕴含的意义。实际上,地名学研究起源甚早,前人对于地名的研究层出不穷,大部分都是从地名学、词源学、词汇学、语音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但并未深入探讨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社会现实,未把地名置于更大的社会环境下探索研究,且这些研究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也缺乏相应的语料分析与支撑。本文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ECM)、辅以“突显理论”(Prominence Theory)及“转喻”(Metonymy)认知方式,并加入社会文化因素,在弥补各理论不足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新的地名命名模型EPM(E代表事件域认知模型,P代表突显理论,M代表转喻理论),并以450条美国密西西比州印第安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创建封闭语料对其命名机制进行研究。本文以450条美国密西西比州印第安地名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21类地名命名模式,并提炼出最常见的13类地名命名模式,分别是命名模式PLANT,命名模式INGREDIENT,命名模式CREEK,命名模式ANIMAL,命名模式FIGURE,命名模式TRIBE,命名模式PLACE,命名模式RIVER,命名模式PRODUCT,命名模式OBJECT,命名模式TRADITION,命名模式LOCATION及命名模式GEOMORPHY。进而把这13类常见的地名命名模式放入EPM模型框架下进行分析,分别探究其背后的突显因素、转喻机制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经研究分析,可发现地名命名背后的主要突显因素包括植物、要素、小溪、动物、人物、部落、地方、河流、产物、物体、传统、地理位置以及地名地貌,而所有的地名命名都是通过以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或部分代部分这三大类转喻机制完成。同时通过对地名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探究,本文发现了美国密西西比州印第安历史文化的三大方面,即印第安人对自然的尊崇和其倡导的自然生态观、印第安人的部落制度及英雄崇拜主义。